政府出资买羊,企业托管养殖,贫困户收益分红。7月20日,富平县城关街道办肖华村贫困户刘麦玲领到了第一笔1500元产业托管分红,激动地眼中含着泪花,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政府,谢谢企业……”
在脱贫攻坚征程中,富平县城关街道办在落实好“八个一批”“两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创新扶贫模式,实施四个“+贫困户”举措,因户施策,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龙头企业+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红星美羚乳业有限公司合作,每年给贫困户分红;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实施“产业+贫困户”:扶持其发展养殖、种植小产业;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转移就业+贫困户”:依托荆山农业园、食品产业园两大园区,帮扶贫困户在园区就业。
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龙头企业+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红星美羚乳业有限公司合作,每年给贫困户分红;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实施“产业+贫困户”:扶持其发展养殖、种植小产业;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转移就业+贫困户”:依托荆山农业园、食品产业园两大园区,帮扶贫困户在园区就业。同时通过公益性岗位(护林员、村保洁员、体育场保洁员)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对有大病、无劳动力的特别贫困户,实施“扶贫基金+贫困户”:设立城关街道办扶贫基金,并组织城关商会、人大代表、机关干部、村干部等进行爱心帮扶。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当前问题,还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使贫困户真正“拔穷根”“摘穷帽”,过上好日子。
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搭上“产业快车”
富平县城关街道办依托奶山羊这一主导产业,多次与红星美羚乳业公司对接,推出“政府+龙头企业+贫困户”的产业托管模式,即:政府出资买羊,企业托管养殖,贫困户收益分红。针对辖区无劳动能力的60户贫困户,由街道办出资购买奶山羊200只,红星美羚乳业公司负责托管养殖,每年向每户贫困户分红两次(每次1500元,一年3000元),连续分红三年。此举确保了贫困户每年都有稳定的收益。
城关街道办新庄村道理组68岁的贫困户朱佑民,身患重病,妻子脑梗,女儿出嫁后,生活更加困难。在接过红星美羚乳业公司送来的托管分红后,老人感激地说:“还是政府办法多,想得周到,我啥都没投,就能拿到分红。这笔收入,可以解决我家很多困难。
“好得很,好得很……”在城关街道办褚王村庙沟组吴银虎家,拿到分红的吴银虎乐得呵呵笑,朴实开朗的他,一个劲地说“好”。现年41岁的吴银虎本人二级肢体残疾,无劳动能力,在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他表示有信心将日子越过越好。
“龙头企业托管模式,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同样有‘造血’功能。”富平县城关街道办党工委书记范加龙说,这种政府出资,企业托管,贫困户分红的扶贫模式是城关街道办创新扶贫举措的一次有效尝试,也是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勇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它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看到脱贫希望,也能够实现稳定脱贫。
与此同时,城关街道办还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创新土地流转、土地入股、托管经营、劳务合作等模式,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涉农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参与经营,就业创业,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实惠、见实效,切实提升他们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今年,政府帮忙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闲时再到园区打工,一块耕地能有两份收入,并解决了公益性岗位,每月500元,还能照顾家,真的很好!”富平县城关街道办新庄村华庄组党存成说,自己从小患有小儿麻痹,右腿残疾,妻子智障,生活不能自理,以往靠种地为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去年,政府帮忙把自己家的3.7亩地流转给园区种植苗木,今年在进行产业扶持时,还送来两只奶羊,这样每年能有固定收入。
“以前在家里忙活一年也没多少收入,现在土地流转了,又在自己‘地盘’上挣老板的钱,拿多份收入。”说起这些,党存成和正在搬运苗木的村民们感到很满足。
两个“全覆盖”提升贫困群众脱贫底气
“要不是政策好,我一辈子可能都住不上这样的房子。”富平县城关街道办褚王村杜家组王芳兰老人站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对记者说,以前,家里5口三代人,都挤在一个漏风漏雨的破房子里。今年,政府给我们的房子做了翻修,还新建了一间房,一个羊舍,送来了4只羊。感谢好政策,好干部!
城关街道办褚王村永宁组贫困户田建民患有慢性病,家庭生活还要靠他平时打零工维持。驻村帮扶干部考虑到本人和妻子有部分劳动能力,便帮扶其建起了羊舍,送去了6只奶山羊,扶持其发展养殖小产业。并协调让其妻子在村上干保洁员,给他儿子联系去红星乳业上班。“政府的扶贫政策就是好!非常感谢帮扶干部,我们要好好养羊,争取早日脱贫。”田建民说道。
富平县城关街道办立足扶心扶志,从人居环境改善和小产业帮扶“两个全覆盖”抓起,对所有贫困户住房进行修缮,改善贫困群众的人居环境。依托主导产业,扶持有劳动能力、有脱贫愿望的贫困户发展种养殖小产业。让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扶贫帮困的成效,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提升他们的脱贫底气。
城关街道办东渠村官家河组贫困户焦满年是一个单身汉,智力障碍者,前些年兄弟分家后,自己一个人过,日子较为困难。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村上把他作为扶贫对象,按照人居环境提升的帮扶措施,争取资金为他盖了三间房子,并做了装修。因他有一定劳动能力,联系企业,让他到企业打工增加收入。今年,县上有生态扶贫政策,又推荐他当护林员,每月有500元的固定收入。
如今,走进焦满年的家,房子干净整洁,电视、洗衣机、电磁炉等电器摆放整齐。谈起现在的收入,焦满年说,一年除了护林员那几个月每月500元固定工资,他还能到企业打三四个月的工,一天80元到100元,一年就是1万多元的收入。
“我的打算是把‘票子’攒厚,娶个媳妇。”说起打算,焦满年说,现在政府帮他把房子盖了,生活条件也好了,想今年多出去打些工,多挣些“票子”,攒些钱,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
“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光靠政府临时救济,解决不了贫困户的长远问题。”富平县城关街道办主任任永梅说,城关街道办依托主导产业,因户施策,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殖小产业,由“输血”变成自己“造血”,实现长期稳定脱贫。同时,也能让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政府的帮扶成效,树立贫困群众的脱贫自信,提高他们的脱贫能力。
目前,已对113户贫困群众的房屋进行了修缮粉刷;对有劳动能力、具备发展小产业条件的149户贫困群众实施了小产业扶持。
干群一心脱贫路上并肩前行
“您家有几口人?”“您家有几亩地?”“目前家庭有啥实际困难?”“今后打算发展啥?”……城关街道办把党员“传帮带”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领导班子成员以上率下,进村入户“盘家底”、找“穷根”。街道办党工委书记范加龙多次带领村组帮扶干部与贫困户促膝谈心,拉家常、话发展。贫困群众的点滴困难都会放进扶贫干部的心里,残疾证的办理、邻里矛盾的化解、孩子的就学、单亲子女的教育等问题,扶贫干部都会尽力帮助解决。
城关街道办卧龙村三组贫困户龙芒种本人智力低下,其母亲年老有病。作为街道办包联领导,任永梅根据实情,与街道办、扶贫工作队、村上共同商议,让其享受红星乳业托管分红每年3000元,并协调了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每月有500元固定收入。当任永梅把自己新买的T恤送给龙芒种时,龙芒种憨厚的脸上充满了喜悦,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不停地说:“政府就是好!”任永梅风趣地说:“你是我的包联户,也就是我的特殊亲戚,我虽然只给你送了几件T恤,实际上是希望你在物质和精神上更富裕一点,生活上过得更好一点!在扶贫这个舞台上,配合我们唱好‘二人转’,而不是‘独角戏’。
城关街道办新庄村道理组贫困户夏生民,妻子患冠心病,自己患脑梗,儿子离婚后流浪在外,失联多年。有病的老两口还要照顾上初一的孙子,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翟宏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渠道联系,多方寻求,终于联系到山西的爱心志愿者刘超,愿意资助孩子完成学业。看见孩子这么热的天还穿着厚厚的旧衣服,翟宏爱心里酸酸的,自己给孩子买了两身夏装,当孩子穿上时,幸福的泪花挂满脸颊,一句“谢谢干妈”表达了孩子内心诚挚的感谢!包联干部县委办主任杨毛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也多方联系帮孩子转学,并且不管工作多忙,每周都要抽时间上门看望解难,想办法使其尽快脱贫。根据老两口的意愿,帮扶队为其买了两只奶羊进行产业扶持,并对破旧的房屋进行了修缮、刷白,同时享受了医疗救助与教育支持。
在城关街道办,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可能是街道办干部、村组干部、普通党员,或者是一名群众,他们都以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我为贫困群众做实事的心态,在“支部强引领、党员传帮带、群众奔小康”旗帜下,以“工作在状态、干劲有激情、工作时间全天候”的行动来影响贫困群众、感化贫困群众,激发他们的脱贫内生动力。在阴雨天气,有人查看危房;家人有病,有人送大病救助政策;孩子上学有困难,有人联系学校;有劳动能力无工作,有人联系就业单位;家人有难,有人捐款帮渡难关!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做贫困群众的“全职保姆”,在脱贫攻坚路上与贫困群众并肩前行!
渭南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