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乡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列为全市“五大攻坚战”之首强力推进。特别是今年,新乡市集中人力、物力,狠抓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档卡规范建设和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市共有贫困人口4.6万户、13.12万人,分布在110个乡镇。今年,新乡市将实现1.38万户、4.27万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95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
一、党建引领 典型“帮带”
做好扶贫工作,搞好党建是基础。新乡市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任务、新要求,发挥组织优势,加强基层党建,把党的力量放在脱贫攻坚最前沿,为全市扶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今年以来,结合封丘、原阳两个贫困县的脱贫目标,注重把懂经济、年富力强、热情高、干劲足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党政领导班子中,优化结构、提升脱贫致富能力。根据脱贫工作需要,选派16名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到贫困村挂职,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100多名党员先进典型结对帮带贫困村,帮助抓支部带班子、理思路带产业、促就业带创业、建乡俗育民风。
对于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在每年开展集中轮训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安排“走出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贫困村普通党员、青年农民,加大培训力度,解决缺信息、缺思路、缺技术等问题。依托党组织,通过党员把困难群众带动起来,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对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支持力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党员致富带头人、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有致富项目、每个有帮带能力的党员都有结对帮扶贫困户。联合财政部门,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开展专项督导,确保基层基础保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具备条件的村探索开展发展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特别是要帮助贫困村、薄弱村、空壳村发展好集体经济。落实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要求,加强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五小”建设,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
二、谋划项目选准产业
今年6月份,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和北京某公司就当地发展中医药养生小城项目进行了签约。虽然仪式很简短,但对小城村党支部书记郭祖良来说,他为此奔走了近两年。2015年年底,郭祖良和村“两委”成员外出考察,决定利用本地的气候优势和生态资源,发展中药材种植,带动村里的几十户贫困户产业脱贫。经过一年试种,2016年春,首批地黄获得丰收,药材收购商按照此前的协议照单全收。第一批试种的贫困户郭祖彬的3亩多地黄被收购一空。仅此一项,郭祖彬就能收入近两万元。
在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一走进村子,一座古朴的门楼就扑面而来,“水牛稻”三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数只白鹭从两侧的稻田里惊飞出来,四周是满眼的翠绿,而稻田里的螃蟹悄悄从水里探出头来,享受树荫的清凉,这里是水牛稻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介绍,依托村子里成立的原生合作社,带动太平镇19个村,2000余户,流转、托管18000余亩土地,建立了水牛稻种植基地,并发展了稻田蟹养殖以及餐饮、旅游、休闲、垂钓等农业观光项目,由此带动周边村106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近年来,新乡市在产业扶贫方面做了不少文章,相继确立了发展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大、发展快的10大脱贫产业。这10大产业立足自然禀赋,发挥地理优势,成为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吸纳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亮点。新乡市组织实施“百企万户”产业扶贫工程,建成300个精准扶贫就业点,安排近2万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支持成立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确保扶贫效益;建立扶贫产业月观摩评比机制,推进全市产业扶贫。
卫辉市上乐村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河南省金利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产业带贫项目,总投资1.8亿元,流转土地1600亩种植优质葡萄、桃等品种,建成特色水果供应基地、休闲观光旅游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目前已吸纳3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2人进基地务工,签订了3年以上劳动就业协议,确保年人均工资不低于18000元,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基础。
辉县市具有天然的旅游资源,积极做好“山水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大文章。一是将南太行健康产业园作为核心区,逐步向山水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承载区、中药材种植区、农业观光示范区等区域推进,建设全省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区。二是建设红色旅游基地,像裴寨、回龙、郭亮等红色旅游村镇。三是辉县市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是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如五龙山主题公园、滑峪村龙溪温泉、金河小屯太行民俗园等。新乡市坚持把发展产业、促进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制定完善“1+5”产业扶贫政策,通过观摩学习、典型带动等方式开拓工作思路,推动全市产业扶贫工作。连续两年,市级财政共筹资1.92亿元,各县(市)、区财政共投入2.2亿元,保障实施产业扶贫工作。
针对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问题,围绕产业扶贫政策,新乡市创新实施了“企业带贫困户、合作组织带贫困户、专业大户带贫困户”的“三带”产业发展模式,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原阳县宏达木业集团党委书记尚广强与5个贫困村结成了对子,累计帮助2700余户、1万余人脱贫。
在产业扶贫上,新乡市认真做好各环节间的衔接,力争在最短时间走完项目审批、招投标、施工、验收等程序,拨付扶贫项目资金,切实发挥资金效益。今年计划实施财政专项扶贫项目979个,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596个、产业发展类项目383个,将带动贫困户15081户,受益贫困人口54797人。目前已完成105个,正在实施300个,其余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可脱贫”的要求,新乡市精准施策,全面完成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并加强后期扶持工作,强力推进2017年度工作开展,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统筹推动兜底保障脱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提高低保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和创新完善医疗扶贫政策,帮助其脱贫。
凝心聚力,精准发力。上下一心,合力攻坚。在脱贫攻坚中,群众得到了实惠,干部得到了锻炼,作风得到了转变。新乡市用啃硬骨头、拿硬办法的决心来打这场脱贫攻坚战,奋力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
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河南省新乡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