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乡村振兴

强化功能拓展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1/17
来源:农经司
[ 打印 ]

  芦溪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依托凤栖小镇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农业功能拓展型产业为主,重点发展三产交叉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和一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农旅发展模式,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扶持产业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考核制度等措施,全力推进示范园建设,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和平台载体,有力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示范园涌现了武功紫红米、寿光蔬菜园、仙凤三宝农业休闲观光园、紫溪田园综合体等一批产业融合主体,截止目前,示范园已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11家;发展合作社146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7家;发展家庭农场91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4家。2021年示范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133元,较2020年增长22%,示范园产值达16.5亿元。

  一、主要亮点

  (一)坚持农旅融合发展,引领产业振兴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契机,大力整合开放农业、旅游、生态资源,开启“农业+旅游”模式,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仙凤三宝休闲农业观光园获评全国4A级旅游景区;紫溪田园综合体获全省4A级乡村旅游点;银河隆盛生态庄园获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认证;火旺火龙果基地等5个休闲农业示范点获评省4A级乡村旅游景点;宣风凤栖小镇获批江西省第二批特色小镇;成功将仙凤三宝和紫溪田园综合体纳入赣湘边休闲农业精品路线。自建成以来,示范园累计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5亿元。

  (二)坚持农业功能拓展,凸显多元价值

  示范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整合种养基地、农品精深加工园、电商平台、仓储物流及休闲农业等资源,建设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逐步实现把种农田变为卖风光,把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农村产业功能得到有力拓展。江西省银河杜仲开发公司种植杜仲喂养格林美特杜仲猪,实施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发展;武功山小洞天茶文化产业园,实施茶叶种植、休闲观光、餐饮住宿全面发展;一村食品公司实施特色稻米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江西健航实业公司利用花卉苗木观赏价值开发休闲观光园,实现农业、生态、旅游价值有效结合。

  (三)坚持特色品牌培育,实现持续发展

  不断完善名牌培育机制,积极鼓励经营主体着力打造农产品名牌。目前拥有绿色食品8个、有机产品5个,其中“武功一叶”有机茶荣获中国名优茶评比金奖。培育了“江西省著名商标”7个,“江西名牌(农)产品”5个,其中“格林米特”猪肉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21年获全国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土地认证(江西3个之一),认证土地面积1.5万余亩,一村食品紫红米、葛溪正太鸡蛋、鸡、武功山尚元绿茶等25个产品获富硒产品认证,地方特色农产品所占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四)坚持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企农互赢

  示范园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采用新式利益联接机制,有效将各种利益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民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入股建立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入股龙头企业、农业订单等方式,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共带动农户就业5万户,建立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22.3万亩,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基本实现稳定就业,共享利益成果,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二、特色政策举措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位谋划推动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以芦溪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为统筹,建立工作协同机制,高位推进示范园建设。不断创新机制。实施政府项目整合、科技特派、雇工联结、订单农业等机制,充分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提高产业价值链和价值链。强化院企合作。鼓励支持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与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对接,与中国蔬菜研究所、江西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加快构建农、科、研、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与扬州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联系,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广泛推广。

  (二)创新发展模式,赋能三产融合

  示范园主要采用农业功能拓展型产业融合模式,基于富锌富硒稻米、蔬菜、花卉苗木等第一产业,逐步发展加工业和转型发展休闲农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发挥农业多功能的产业融合模式,目前已探索形成蔬菜寿光“433”和紫溪农旅、凤栖小镇农(林)旅三个比较成熟的产业融合模式。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已形成紫红米产加销链条、蔬菜产销链条、花卉苗木种销和观光产业链。

  (三)强化要素带动,落实政策配套

  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原则,不断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强化政策支持。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主体的支持,推行合作化、订单式、托管式服务模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范围。强化资金投入。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企业自有资金投入为主体,民间投资等多渠道社会投资为补充,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为支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投入机制。推行PPP建设模式,引入了社会资本,完善园区道路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通过专项债等资金申报加大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污染防治等项目建设。通过政府及企业等多途径投入,制定了园区奖补办法。通过“财政惠农信贷通”,累计帮助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贷款资金近4亿元。强化土地保障。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中予以支持,并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依法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等途径,多渠道保障示范园用地需求。

  (四)完善利益联结,分享产业红利

  完善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红利,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实施雇工联结。示范园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富硒富锌稻米、优质畜禽、绿色蔬果、花卉苗木及休闲农业等主导特色产业,累计吸纳农民就业人数2万余人。鼓励入股分红。示范园内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折算成固定资本和出资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入股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加强与示范园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经济收入水平。实施订单农业。示范园在富硒富锌稻米、蔬菜果业、健康畜禽等优势产业采取订单联结方式,使参与经营的农户达到稳定增收。

  三、经验启示

  (一)探索产业融合创新才能推动三产融合

  园区采用农业功能拓展型交叉性产业融合模式,以现代农林业产业基地为基础,横向拓展农林业功能,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基于富硒富锌稻米、绿色果蔬、花卉苗木、健康畜禽等第一产业,推进了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建设,引导企业逐步发展加工业和转型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向第二、三产业延伸,逐步建立从基地种植到深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和农旅融合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才能带动农民致富

  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不断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示范园内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折算成固定资本和出资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入股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加强与示范园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富硒富锌稻米、蔬菜果业、健康畜禽等优势产业采取订单联结方式,使参与经营的农户达到稳定增收。通过“一领办二就业三参与”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未就业和半劳动能力(弱能)的群众就业,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采取入股分红,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三)强化基础设施投入才能搭建发展载体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夯实发展基础,自创建以来,示范园累计投入29亿元,持续加大园区交通、仓储、物流、供水、供电、绿化、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形成“一园二片区”发展格局。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落户农业加工型企业9家。宣风、银河两个片区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核心区标粮面积比重超过90%,设施种植面积达2.15万亩,推广应用农作物种植温控大棚、节水喷(滴)灌等农业设施建设,使园区现代化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园区以“互联网+”为纽带,推进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12316信息中心和益农信息社建设,农业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芦溪县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