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考证已有2300多年。县城关白寺地出土的春秋战国古墓14号墓中的陪葬品,经专家鉴定就有茶叶。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有论述:“淮南茶,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光州即固始、商城、光山。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卷十二记载:“国朝六榷货场,十三场都有买茶......子安场(固始方集境内)买茶二十八万八千零三十斤,卖钱一万三千六百八十九贯三四八......”。固始产金针、雀舌清朝入贡。民国三年(1914年)固始云雾茶参加巴拿马社会产品赛,盛名远扬。新中国成立后,固始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上级的支持下,全县通过建基地抓管理,扶龙头创品牌,固始茶叶生产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一、主要成效
(一)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茶叶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陈淋、祖师、武庙、段集、方集及黎集、赵岗、郭陆滩、张老埠、三河尖等乡镇。目前种植的茶树品种主要有:信阳群体种、福鼎大白、乌牛早、舒茶早、龙井43等。全县有性系茶树11.95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73.7%;无性系茶树品种4.25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26.3%。2020年,全县茶叶种植总面积达16.2万亩。
(二)生产效益稳步上升。2010年,全县茶叶产量2600吨,茶叶产值为3亿元;2020年,全县茶叶产量达6000吨,产值9亿元。
(三)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全县有10万亩茶园通过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3.5万亩茶园通过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认证,2.2万亩茶园通过有机茶生产基地认证;“九华山”、“仰天雪绿”、“十八盘”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固始县茶叶生产正逐步实现标准化、品牌化、机械化、无公害化,茶叶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通过科技开发、先进技术推广,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茶叶产品已由传统的小锅茶、炒青茶发展为信阳毛尖、地方名茶、炒青绿茶、信阳红茶、抺茶等多个花色品种体系,其先进加工技术使茶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五)产业开发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固始县拥有国家级茶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3个,省级茶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县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和产业化40多个,全县茶叶从业人员达30余万,通过茶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茶旅融合,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2020年固始县接待茶旅游客200余万人次,茶旅行业收入达6亿元。一大批贫困农民通过从事茶产业,实现脱贫,逐步走上富裕路,茶产业已成长为县域经济的区域性支柱产业。
二、主要做法
(一)树立品牌意识。针对固始县茶叶品牌过多过乱的实际,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固始品牌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绿茶,塑造了“固始茶”的社会形象,扩大了“固始茶”的社会知名度,鼓励有实力的茶企收购小茶企、茶农半成品和鲜叶加工进行深加工,形成利益联合体,通过大茶企、大品牌、高知名度抢占市场,带动固始茶叶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二)突出市场开拓。为了使固始茶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形成合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先后在信阳、郑州、北京等地建起了固始茶专营场所,设立茶产业电商融合展销中心,茶叶专营店、加盟店,强化市场硬件和软件建设,集评茶、品茶、实体店售茶、线上售茶、休闲、娱乐为一体,努力拓展茶叶市场的信息功能、服务功能、辐射功能、文化交流和质量管控功能。
(三)实现茶旅融合。一是建立健全茶叶特色旅游标准化体系。制定茶叶特色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及地方茶叶特色旅游地方标准体系,构建以国家标准和行业管理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服务功能齐全的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二是完善茶叶特色旅游服务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完善和提高陈淋九华山、妙高寺茶叶禅茶文化、武庙华阳湖茶叶湖光山水生态旅游的标准化水平,示范带动全县茶叶特色旅游严格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三是积极创建茶叶特色旅游行业品牌。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以提高茶旅游产品质量和整体服务水平为目的,鼓励茶叶旅游企业创建自主品牌,重点打造九华山、妙高寺茶叶禅茶文化、祖师仰天洼茶园和武庙华阳湖茶叶湖光山水生态旅游等旅游品牌。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