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乡村振兴

回收废旧农膜 保护土地 扮美乡村

发布时间:2021/07/20
来源:农经司
[ 打印 ]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在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农膜回收网点看见,满满一卡车废旧农膜已装车完毕,正准备运往中转站。

  农用地膜是土地保水保肥增温的必需品,但也是土壤污染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老大难”。废弃农膜处理不及时或随意处置,不仅成为田间“白色污染”,还损伤土壤肥力。残留在田间的农膜在自然条件下难降解,会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变差、地力下降,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不同程度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当一亩地土壤含残膜达3.9公斤时,将导致农作物减产11%至23%。

  解决田间“白色污染”刻不容缓。近年来,石蟆镇高度重视生态环保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强化村民土壤保护意识,大力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持续强化废旧农膜回收。数据显示,石蟆镇统一规划建设了3个废弃农膜回收网点,去年回收加工废弃农膜34.8吨、肥料包装物0.8吨,农膜回收率85%以上。

  废旧农膜回收是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一环,对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下一步,石蟆镇将继续完善网点建设,并设立村级督导员,督导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积极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平台,采用张贴海报、悬挂横幅、设置展板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群众对农膜污染危害长远性、严重性的认识,改变群众随意弃置、掩埋或焚烧农膜的行为,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全民积极拾捡、回收网点应收尽收的良好局面。

  重庆市江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