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建党100周年,深度挖掘天福山精神内涵,4月13日,文登营镇召开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进一步挖掘天福山起义红色史料座谈会。
文登营镇党委书记张军伟首先简短介绍了文登营镇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对该镇在打造“红色小镇”、挖掘红色历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详细解说,随后,他阐述了天福山精神在引导胶东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中的重大意义,讲述自己心目中的天福山故事。他表示,该镇在充分利用好当前辖区内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红色胶东馆、威海干部学院和沟于家胶东特委旧址等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将继续打造西字城、张皮等一系列红色村庄研学点,在做实红色研学基地、延长红色研学链条的道路上持续前进。
文登师范学院高级教授刘盛华和西字城村老支部书记邓华结合自身记忆及近年来的走访调研,讲述理琪、张修己等骨干在白色恐怖背景下,冒着生命危险寻找失掉联系的党员,发展新党员,为当地青年们播下革命种子的感人事迹。
为进一步挖掘天福山起义红色历史,青岛市威海商会书记刘民忠前期对老党员孙玉琦(刘中华将军妻子)进行拜访,这位103岁的老党员给威海市委写了一封信,之后这封信到刘盛华(刘中华将军弟弟)手中。此次座谈会刘民忠同志在征求孙玉琦本人同意后,将这封信的内容在会上进行了公开,将这位老党员对于天福山起义的记忆分享给与会各位领导同志。
文登史馆原馆长王德松根据多次走访西字城村革命后代,从张修己、刘其章后人那里看到相关事件回忆录,将整个事件前因后果串联完整。
1935年,胶东人民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了大规模的“一一·四”武装暴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暴动失败。之后,于得水率领参加暴动的东路三大队二十余名幸存队员转入昆嵛山,东路一大队王亮也带领十余名幸存队员突围转到昆嵛山北麓,两支队伍汇合后,成立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这支队伍后来成为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的骨干力量。因暴动失败,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等人被杀,党组织几乎全遭破坏,与上级党组织也失掉了联系。剩下的部分党员干部张修己、王台等人组成中共文登临时县委,坚持斗争。后来,王台通过西字城村党支部书记刘庆华,写信给在中共河南省委工作的邓汝训,申请派人来指导胶东党组织工作。邓汝训和理琪私交甚密,对他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认为他是最为合适的人选,随即将当时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理琪推荐到胶东。理琪先落脚西字城村,刘庆华向他详细汇报了当地党组织情况,协助他拟定整顿胶东党组织的初步方案,并通过变卖家中部分土地的方式,从经济上支持革命活动。1936年12月由于叛徒告密,理琪同志不幸在烟台被捕,1937年11月被营救出狱。1937年12月24日,举行天福山起义,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参加,组建起“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成为胶东主力部队的源头。1938年2月牺牲于雷神庙。
文登史志办主任于文华、文登区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鞠志强、威海工商联副主席毕耀文、青岛威海商会会长曲涛、威海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孔祥雷、院长姜宝虎依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挖掘红色历史的重要性,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基本原则,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优良传统教育,从红色历史中找到属于未来的东西,以史鉴今育人,强化实践砥砺,红色基因必将开出绚丽夺目的“时代之花”。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文登营镇作为“一镇一品”之“红色小镇”,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下一步,该镇将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引领传带,将百年党史,天福山红色革命史,理琪、张玉华等人物事迹融入红色宣讲课堂,用身边的生动教材真正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山东省威海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