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乡村振兴

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更有“钱景”

发布时间:2021/03/18
来源:农经司
[ 打印 ]

  近年来,宁阳县泗店镇深入实施“集体经济挖潜培强”行动,以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为契机,遴选纸坊村、薛家村、古城村、胡西村、后辛庄村4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按照“党建引领,政策扶持,一村一策,统筹推进”的理念,因村制宜选准发展路径,多措并举跑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

  胡西村是泗店镇传统的生姜种植大村,村内种植生姜达200余亩。能将收获的生姜安全长久的存放,意味着可以抵御价格变动风险,让村民卖个好价钱。为解决老百姓存姜难题,胡西村投资56万余元,在老学校建设2000平方米的地下恒温仓储库,每年可存储生姜50万斤,解决本地生姜存储难题,年可增收6万元以上。

  “我们村一直有种姜的传统,往年老百姓种姜没有办法储存,不敢种太多,姜也卖不了好价钱。通过咱建了这个恒温仓库,解决了老百姓的存姜难题,明年我们村的生姜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胡西村支部书记纪元方高兴地说。

  在纸坊村、薛家村联合制种项目基地,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棚内温暖如春,蔬菜长势喜人。据了解,泗店镇纸坊村、薛家村依托宁阳县蔬春种业育种技术及销售优势,形成订单式产业。由蔬春种业提供技术支持,对其研发的种子进行商业化量产。项目总投资110.2万元,以黄瓜制种为主,间作芸豆等制种,项目实施后可实现两村每年收益8万元,解决就业50人,同时进一步促进周边制种业发展。

  来到古城制冰厂,一块块散发着寒气的冰块被工人们码放整齐,正在等待外销。古城村瞄准农副产品市场、工厂和养殖场对保鲜、冷冻用冰需求量大的商机,投资57万元,将村集体老粮仓改造建设成制冰厂,以本地市场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县市辐射,年收益可达12万元,有效解决村内闲置劳动力。

  后辛庄村利用11亩闲置院落,投资68万元,建设5个冬暖式食用菌养殖棚。“我们村养殖的大球盖菇,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市场欢迎。目前这五个大棚每天能出菇300-500斤,全部发往济南、青岛等地,供不应求,村集体年增收9万元。”后辛庄村支部书记石茂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央扶持资金的撬动作用,将产业做大、做强,让村集体经济更进一步,真正富民强村。”

  为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撬动作用,泗店镇集智聚力,对申报项目逐个考察审核,把脉会诊。突出部门联动,组建“发展顾问团”,对4个项目跟踪指导,提供技术及政策支持,并定期开展观摩测评,倒逼项目落实。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头雁效应”,聚焦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使党组织真正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山东省泰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