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乡村振兴

白沙滩镇:白浪逐沙,文明创建奋楫前行

发布时间:2021/02/25
来源:农经司
[ 打印 ]

  今年,乳山市白沙滩镇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以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和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为带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了更高标准、更高层次的提升,通过激活乡村文化振兴新动能,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汇聚志愿力量 打通便民惠民“服务圈”

  志愿服务让乡村更有“温度”。白沙滩镇以志愿者为活动主体,聚焦乡村振兴,整合各方资源,选优配强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力军,已建立的4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全部进行网上注册,成立了党员先锋、巾帼志愿、“好人典型”、乡贤名士、文化下乡、科技普法、健康医卫、生态环保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人数达5000余人,作为服务群众的“主力军”和“店小二”,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要阵地,创新推行群众“点单”、文明实践站“派单”、志愿队“接单”新模式,坚持服务始终围着群众转,对接群众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聚民心、筑同心的“暖心平台”,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

  白沙滩镇构建邻里守望“百米服务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与脱贫攻坚、致富兴业、环境提升等工作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精致农家”创建、诚信体系建设、“爱心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为村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出彩出力。依托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者,白沙滩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已经蔚然成风,形成了人人“讴歌新时代、争当志愿者、参与新实践”的良好局面。

  去年,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席卷而来。疫情面前有大爱,一个个感动瞬间,一个个感动人物,处处彰显着白沙滩镇志愿者的正能量。抗击疫情冲在前,奉献爱心亦当先。全镇1000余名志愿者化身“逆行者”“守夜人”,不畏严寒、夜以继日投入到紧张激烈的疫情防控战斗中。没有最万全的保护措施,没有最齐全的保暖装备,他们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道道抗疫“红色长城”,将满腔热情化作守护力量!

  加强文化培育 提升村民群众“幸福感”

  文化惠民让乡村更有“魂”。白沙滩镇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以打造村民“10分钟生活服务圈”为目标,整合胶东公学、“一泊书院”、党建展厅、历史文化展馆、老年活动室、文艺排练室等,常态化抓好村民文化宣传活动。围绕“讲、评、帮、乐、庆”,积极打造便民文化阵地,村村都有一支能编、能导、能演的文艺宣传队伍,这些“百姓表演团队”长期活跃在乡间文体广场。结合“一年一村五场戏”各村每年举办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联欢晚会,先后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母爱乳山”“欢乐乡村”等主题文艺汇演,“庆”贺传统节日,“乐”出百姓美事,极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白沙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编节目多次参加省市级汇演并获奖。

  同时,积极创新探索文化振兴之路,徐家塂村申请注册“徐家塂”和“母爱徐家塂”两个商标,注册成立乳山市原产地农业专业合作社,上联网络公司,下引农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徐家塂;引进“一泊花港”民宿产业,建设山东省网红打卡基地,引导村里的村民做网红,把手机变成“新农具”,把自家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传达给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开发挖掘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记,胶东公学历史陈列馆在白沙滩镇宫家村建成,陈列馆以“党的教育、干部培养”为主题,主要展陈诞生发展、思想启蒙、战火锤炼、社会实践、薪火相传的历程和干部人才培养成长情况,展现红色基因、文学基因在胶东根据地的影响和作用,打造了开展党性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挖掘身边榜样 打响文明实践“善品牌”

  文明创建让乡村劲吹“新风”。白沙滩镇以“村民道德建设”为载体,加大文明风尚的培育普及。以"家庭洁 家训好 家风正 "为主线,创新推出“家庭卫生大清洁、家风家训大培育、最美家庭大展播”三大特色品牌工程,从“精致农家”创建入手,评选“优秀家风家训”,寻找“最美家庭”,共建“四美村庄”。组织开展“最美家庭”、“好家风家训”评选活动,2020年全镇共评选出家训示范户142户,“精致农家”示范户1157户 ,市级“最美家庭”3户、“健康家庭”1户,最美基层妇联人1人,对于好家风家训,择优编印成册,挂牌展示,实现户户有家训,人人传家风。

  白沙滩镇以“四德”为核心,组织全镇47个村根据本村特点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由“管治”到“自治”,推动乡村文明从大街小巷向庭院生活延伸。同时,全镇建设了14个信用超市,5个信用“进农村”试点村,各村成立村级信用体系领导小组,组建信用议事会。结合党员“星级”评定打造了信用评分榜,用信用分对村民信用实行动态管理,从诚实劳动、爱护环境等方面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管理“一户一档”。村民根据信用积分到信用超市兑换物品,让“我劳动、我光荣、我诚信、我光荣”的新风尚在美丽乡村传扬,打响了文明实践“善品牌”。

  为落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月6日,白沙滩镇徐家塂村举办首届信用表彰大会,120户徐家塂村村民佩戴红绸带、喜气洋洋地登台兑换自己的奖品,村民志愿者一路敲锣打鼓,来到评选出的信用之星家中,为他们挂上红牌,让信用牌匾成为一道标杆,引导群众“知信—重信—用信—守信”,让“信用+”成为农村治理的新抓手。

  打造“四大课堂” 实现理论学习“热起来”

  “四大课堂”让乡村更有“内涵”。白沙滩镇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响乳山”理论大众化、“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等各类理论宣讲平台,打造固定课堂、流动课堂、活动课堂、网络课堂“四大课堂”,实现集中学、灵活学、体验学及互动学,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理论学习的热潮。通过“党员主题活动日”、“乡村之声”等平台载体每月至少开展4次“学理论、懂政策、做明白人”理论大众化普及活动,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结合群众需求,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活动,围绕居家美化净化、家庭伦理道德、亲子教育等内容,宣传文明理念。依托道德讲堂、儒学讲堂等平台,大力开展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让党和声音和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传”入千家万户,“播”进百姓心田。

  按照 “六有”的标准大力推进“妇女之家”规范化建设,组织妇联基层素质提升培训班,定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健康知识、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使妇女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作用发挥有舞台。同时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平台,把课堂教学搬到“网络”上,充分利用“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信息平台等“网络课堂”开展培训,将定点定时学和随到随学、随需随学相结合,真正把学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基层。

  土把式”变“田秀才”,“农家课”为村民传经送宝!白沙滩镇翁家埠村开设“乡村振兴大讲堂”助农。以群众需求为方向,邀请专家授课,充分发挥翁家埠村党校分校授课点和种植基地的作用按照“课堂讲、基地学”的模式,主要在农业技术、涉农企业培训孵化和农业产业运营服务方面组织培训,增强群众的致富本领,以翁家埠带动片区其他村,共同在发展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在汗水的悉心浇灌下白沙滩镇的“文明大树”深扎根、广散叶、育硕果,不断推动文明迈向新高度。

山东省威海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