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菌菇出得怎么样?”这几日,象山燕国食用菌养殖场负责人俞再振特别忙碌,他拄着拐杖奔波在多户困难家庭之间,为他们免费送上菌棒,还在养殖技术上进行上门指导。
墙头镇墙头村的方碗萍对俞再振有着说不出的感激。方家一共五口人,方碗萍的儿子、儿媳、丈夫都是残疾人,还有一名刚满周岁的孙女嗷嗷待哺。以往除了儿子在工厂做零工的微薄收入,家里就靠她种些蔬菜、瓜果上街零售补贴家用,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今年9月,俞再振主动上门,给了她500个食用菌菌棒,短短两个月,已经为方家带来了1000多元的额外收入。“再过几天,菌菇又可以采摘了,多了这项收入,我们的生活有保障了。”方碗萍满怀希望地计划着,等她向俞再振学习了菌菇种植技术,明年就可以扩大种植范围,一家人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如方碗萍一样,今年71岁的俞再振和他的食用菌养殖基地承载着许多困难家庭的希望。而在投身菌菇事业之前,俞再振经营着一家汽车维修厂,已经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过上了小康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位于大徐镇的燕国食用菌养殖场因场主赖燕国身体原因,正面临倒闭的风险。该养殖场是省级扶贫基地,有12名残疾人在此就业,且辐射多户残疾家庭和贫困户,如若倒闭,他们都将面临失业、失去收入。身为残疾人的俞再振感同身受,一番思想斗争后,他于2017年初放弃经营了多年的汽车维修厂,全身心投入到残疾人的扶贫工作中。
从机械行业投身农业,俞再振毫无技术基础。他跟着赖燕国学习了两三个月,便整日忙碌在菌菇基地,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时间都用在了研究食用菌上。他听闻天台、丽水等地的食用菌产业发达,便前往考察学习,足迹几乎踏遍了当地每个食用菌基地。目前燕国食用菌养殖场占地10亩,共有大棚16个,一年四季轮流种植平菇、秀珍菇、香菇、灵芝等各种食用菌,旺季时平菇的日采摘量高达1000多斤。该基地出产的食用菌主要销往象山本地的菜市场,去年基地总产值在40万元左右。
基地换了负责人,免费送植的模式却一直延续了下来。俞再振还在此基础上,尝试开展进一步帮扶。他每年都会主动了解残疾人家庭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上门免费送上500个产值约在2000元左右的成熟菌棒。一个成熟的菇类菌棒,放在家里浇点水就可以正常生长,一般一个星期就能长菇,可以割七八茬,收获的菌菇经售卖后便可为困难家庭增加经济收入。今年以来,该基地已累计向60余户困难家庭赠送超3万个菌棒。
正如俞再振所说,他从前任场主赖燕国手里接过基地,也是接过了帮助困难家庭的接力棒。他希望尽己所能,通过食用菌产业,带动残疾群体和贫困家庭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宁波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