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乡村振兴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重庆江津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发布时间:2020/11/26
来源:农经司
[ 打印 ]

  “怎样扶贫才能见成效?扶贫项目该如何安排?资金该如何使用?”2018年7月,重庆市江津区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贺雁受组织选派,担任西湖镇百燕村驻村第一书记,开始驻村扶贫工作。刚到百燕村,一个个现实的问题摆在贺雁面前。

  为甩掉“贫困村”的帽子,除了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贺雁还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紧密结合产业扶贫工作,积极建设实体项目,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效激发村、企业和农户之间联动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今的百燕村,1000头规模的养猪场、年烘焙能力20吨的花椒烘干厂、250立方米冷冻库、电商店等相继建成投用,日处理能力200吨的水厂也正在积极推进中,村集体可经营资产从312万元增加到856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从1万元到40万元,形成了村集体有可靠收入、贫困户稳定脱贫、村民收入增加的良好局面。

  昔日“空壳村”,如今聚宝盆。百燕村是江津区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典型,近年来,该区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强基础、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强化村办实体、产业带动、项目扶持、异地置业等多元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扎实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江津区积极探索以股份合作为主的集体经济组织组建方式,推进村民委员会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分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资格登记。2020年5月,全市首个使用村集体经济赋码证书,代表村集体经济组织参股成立的花椒股份合作社在该区注册登记,实现了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分散生产和集约加工的有效衔接。

  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激活农业生产要素,优化农业生产关系,江津区以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为纽带,努力引导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之间构建“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合作机制。2019年5月,全市首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重庆市江津区花椒产业化联合体”成立,经营土地面积达10万亩。

  在一系列“组合拳”的作用下,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9个(其中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个,区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个),试点村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0749人,集体经营性资产达6867.4万元,2020年经营性收入将达152万元。

  重庆市江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