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乡村振兴

荣成海草房:古老的人间童话 悠悠的渔家乡愁

发布时间:2020/09/09
来源:农经司
[ 打印 ]

  走进山东威海荣成市这座海岛花园,走进东楮岛村、东墩村这些古朴的海上渔村,便是走进一幅秀美的渔家画卷,更是走进一部厚重的人文典籍。一座座海草苫顶、垒石为墙,保持历史原汁原味的百年海草房,是古老的人间童话,承载着世世代代向海而生的渔家人悠悠乡愁。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这样描述海草房:“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大概是防风吧,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垒成粗犷的墙,选材时随方就圆,因之墙面纹样规则中还具灵活性,寓朴于美,谱出了方、圆、横、斜、大、小、曲、直石头的交响乐。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他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

  用于建房的“海草”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藻。由于生长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除了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的特点外,还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优点。大叶藻春荣秋枯,春夏生鮮之季嫩绿如翡翠;农历处暑之后,枯草随浪上滩,经日晒逐渐变白变灰,最终变成苍褐色。

  这些极具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海草房,东楮岛村至今保留着144户、650间,总建筑面积9065平方米。其中,最古老的海草房始建年代为清顺治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百年以上的海草房有83户、442间,近百年来建造的海草房有61户、208间。2006年,东楮岛海草房建筑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7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东楮岛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东墩村这座依海而建、走过400余年风雨的古村落,村里的海草房也保留完整,向世人诠释着古韵新生。深藏在村落里的国务院原副总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谷牧同志旧居,系嘉庆年间所建的农村三进四合院式海草房,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推开旧居木门,映入眼帘的石子路、牲口栏、压水井、小木窗……占地400多平方米的整个院落复原了谷牧少年时期读书和生活的场景,陈列着谷牧当年生活用过的桌椅、农具等物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成为弘扬革命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红色教育基地。

  如今,海草房被誉为“国内生态民居活标本”,已经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到荣成看海草房、拍海草房、画海草房、住海草房已成为重要的旅游项目,每年吸引着大批旅客前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流连忘返。

山东省威海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