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乡村振兴

重庆江津枳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脉动”有力

发布时间:2020/01/16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一月凛冽的寒风里,重庆市江津区广兴镇沿河村村民刘学文和往常一样,背上除虫剂、复合肥,脚步一深一浅地走在沿河村枳壳种植基地的田坎上。

  漫山遍野的枳壳树绿油油连成片,充满生机的样子预示着严冬后即将是暖春。

  除虫、追肥、修剪枝桠……刘学文严格按照基地管理员交办的操作步骤对枳壳树加以“爱护”,想到自己多尽一份力,今年入伏天枳壳的品相就能多一分保障,合作社里的农户收入就能往上涨涨,刘学文丝毫不敢马虎懈怠。

  近年来,广兴镇坚持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枳壳种植业,以自主创新的姿态大力发展着镇域经济,盘活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的“脉动”更有力。

  一、依托优势,打造5000亩标准化枳壳种植园

  据《江津县志·柑桔志》中记载,“江津县栽培酸橙(枳壳)始于明代,以广兴场栽培最早。至清代已是枳壳成林,远销海外”。枳壳是广兴镇当地的传统种植作物,种植历史悠久,而枳壳种植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关键原因还是在于品质的保证。

  据了解,合格枳壳的柚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最低不少于4%、3%,而据重庆市重要研究中心检测,江津广兴镇沿河村所产的枳壳,这两种药用成分含量分别达到了7.9%、5.6%,为枳壳中难得的上品,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上佳。

  在中医业内看来,广兴枳壳成为了业内“宠儿”,广兴当地人也沿袭着枳壳种植传统,但枳壳种植缺乏集约化、标准化管理,科技化程度不高等因素普遍存在,曾很长一段时间制约着当地枳壳业产业发展。

  如何突破瓶颈?敖国表示,发展枳壳为主的特色效益农业,进行枳壳品种、品质结构方面的调整,园区化、项目化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2018年,为迅速壮大枳壳产业,在广兴镇政府的指导下,沿河村成立了广沿果蔬专业股份合作社,并着手启动枳壳标准园建设工作。通过改良技术,自主培育药苗等措施,带动群众扩大种植面积枳壳,放大产业优势。目前沿河村已有8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完成了近800亩土地流转用于枳壳种植,并注册了“津枳壳”商标。

  与此同时,广兴枳壳种植的优势也不断吸引中药材科研单位前来“一探究竟”。目前,沿河村广沿果蔬专业股份合作社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锦云医药研究院、重庆市枳壳发展创新中心等科研单位开展提高枳壳品质的科研活动,在沿河村挂牌成立了重庆市枳壳发展创新中心、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江津分院研究实验基地、重庆锦云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合作基地。

  现如今,在广兴镇政府、锦云医药、市中药研究院等多方努力下,种植园形成集约化育苗、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药材基地,未来还将拓展枳壳加工、生态休闲等功能,计划于三至五年达到种植面积5000亩、种植规模18万株以上的体量。

  二、因地制宜,健全枳壳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

  壮大产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近年以来,广兴镇除了规范枳壳种植业,也在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做着更多的创新和探索。 

  有了种植生产,还要打通枳壳的销路,健全产业链条才是长效发展镇域经济的“不二法门”。

  2018年3月,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到江津区广兴镇沿河村买了12棵枳壳树这件事让他印象最为深刻。而这件事,也是启发广兴镇政府壮大枳壳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广兴镇便开始积极联系全国范围内有资源、有意向的大客商。2019年,广沿果蔬种植股份合作社与都江堰申都中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建枳壳规范化种植基地的意向,广兴镇将按照每年5万公斤的规模为对方可持续供给高品质“津枳壳”,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三、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近年来,广兴镇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镇政府、沿河村村委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通过土地流转、转变土地经营模式、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方式,发展起了村集体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为充分发挥全镇打造5000亩标准化枳壳基地的产业优势,帮助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增收致富,全镇启动了“三亩增收工程”:即整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市场、人才等资源,统筹推进枳壳产业发展。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扶贫集团成员单位的帮助下,刘学全、张玉怀、陈景银等14户贫困户率先注册成立年瑞农业专业合作社,每户种植3亩枳壳,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目前,“三亩增收工程”已完成土地流转、整治45亩,种植枳壳苗2850株。

  与此同时,贫困户除了流转土地,还可以通过劳动入股的方式分享枳壳种植带来的收益。贫困人口到种植园务工,工资标准为男性100元/天,女性80元/天,基本上每年能够保证有几千元的收入,同时可学习到学习园区先进的种植技术。

  沿河村村民刘学强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他上有老,下有小,出门照顾不了家里,在家门口务工,每个月可收入2000元左右。“我家就是这附近的,在枳壳园里务工,每天工资是100块钱,平时剪枝、除草、打药,到了成熟期再采摘、捆扎,在家门口就能干活,也能一边顾家,我觉得挺好的。”

  枳壳的经济效益有多好?沿河村负责人刘茂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算了一笔“明白账”:按干枳壳每公斤30元的行情计算,沿河村枳壳种植园年产量近1万斤(干枳壳)的直接受益就有15万元,目前全村靠种枳壳发“药财“的农户达到了100多户。

  “除了枳壳种植外,沿河村、洪塘村等地还有包括柑桔、布朗李等小水果种植项目,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广兴镇党委书记敖国表示。  

  “我们按照‘集中连片’的开发原则,因地制宜,积极打造特色效益农业。目前,基本已形成了特色中药材、特色小水果等完整产业带”。敖国表示,广兴镇将立足于做大做强现有特色农业产业,未来还将布局乡村旅游项目,从而长效发展镇域经济,真正实现广兴农业产业的接二连三,为广兴镇的农旅结合增添一抹亮色。

  重庆市江津区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