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乡村振兴

探索形成“三治结合”乡村治理样板

2019/12/17 农经司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以三治结合为核心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夯实基层基础的有力举措,是实现治理有效的题中之义,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村民说事最早于2009年发端于象山县西周镇,2010年象山县委县政府总结提炼全面推广,历经十年探索实践、深化提升,构建了说、议、办、评的制度体系,实现了集民意疏导、科学决策、合力干事和效果评估为一体的基层治理方式创新。近年来,象山县围绕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目标,全力打造村民说事2.0版,积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结合大平台,探索形成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象山样板,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典型案例并被央视1套报道,荣获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十佳创新奖,相关做法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象山村民说事的研究探索、深化发展,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升级打造村民说事的路径选择

1、拓展乡村自治创新平台,推动形成自管自服自监的治理格局。增强的广泛性,推动诉求说事主题说事转变,积极引导政法干警、新乡贤参与村民说事;强化的规范性,健全县镇村三级议事机制,常事急事召开村务联席会议商议,大事要事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议,难事特事直接提交县镇商议决定;突出的实效性,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延伸,加快基层便民服务点建设,实行村级事务管理多员合一、专职代办,实现常用事项和民生事项全域通办;注重的科学性,实行说事村民专项评、村民代表综合评、镇乡(街道)绩效评,强化的结果运用。

2、完善乡村法治实践平台,推动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治理保障。始终坚持把村民说事置于法律框架下,让群众在每一项说事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逐步养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习惯。深化一中心四平台全科网格建设,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矛盾问题解决机制,探索合理合法信访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村民说事畅通初信初访渠道、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法律顾问全程参与村(居)民说事机制,选派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担任村社的法律顾问,实现村社法律顾问全覆盖。

3、搭建乡村德治提升平台,推动形成崇德立德育德的治理支撑。象山始终坚持在说事中注重乡土人情、道德规范的情感认同,让群众在说事中充分感受到道德力量,增强德治功能。增强村规民约刚性约束,通过制定完善村风村训,引导各村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使之成为村(居)民共同遵守的行为法则、共同认可的道德公约。深化乡风文明建设,以村民说事为平台,以党员干部为突破口,把整治旧俗、弘扬新风作为必说,全面开展红白理事会破旧风、家庭联盟会传家风、乡贤参事会树村风、道德评议会育民风活动,大力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4、打造乡村善治集成平台,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生态。始终坚持以善治为目标,推进资源、制度、功能的集成,构建党建引领下多元参与、体系健全、高效运转的治理系统。以组织振兴引领多元治理,坚持以党建引领村民说事,选派第一书记、农村优秀人才协同助推乡村振兴,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全面过硬。以全网联动实现高效治理,依托一中心四平台全科网格,推行村民说事+互联网模式,实现村民大事全网联动、村民小事一格解决。以制度融合完善治理体系,推动新乡贤参事会、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制度与村民说事紧密结合,小微权力清单、村规民约等制度与村民说事无缝链接,党员联户、五议两公开、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制度与村民说事各环节有机融合,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村民说事在推进三治结合中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说出更加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村民说事让村干部面对面听群众倒苦水、吐怨言、讲实话,让村民群众明白、了解、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把群众的怨气说消、把党群干群关系说拢、把合力干事的气氛说足。

2、有利于说出更有活力的美丽乡村建设。村民说事让乡贤能人、土秀才、热心村民共话乡村振兴,合力推动农村大发展。2010年以来,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9.7%,获评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

3、有利于说出更趋稳定的农村社会大局。村民说事让老百姓把问题和矛盾摆上台面说清楚、说透彻,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018年探索实施警民说事”“法官说法等做法,及时发现处置各类风险隐患,全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万余件,引导诉前调解2044件。

4、有利于说出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权利。村民说事把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真正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落到实处。2010年以来,累计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52个;收到各类议题3.2万余个,近3万个得到采纳并实施;协商确定村级重点项目9649个,约95%项目顺利开工。

5、有利于说出更加清廉的基层干部形象。村民说事将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使村干部用权办事有了紧箍咒、硬约束,真正让老百姓明白、村干部清白2010年以来,全县实施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处理农村白条”2.15亿元,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三、村民说事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启发意义

1、探索创造了村民自治新起点,村民参与主导村民自治。多年以来,一些村干部并不能主动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决策,少数村干部说了算,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四个民主中后三个民主滞后的问题也很突出。象山的村民说事推行后,代替了民主选举,成为村民自治的新起点,众人商量、村民参与开始主导整个村民自治。

2、探索开辟了村民自治新流程,明显增强了村民自治效能。以村民说事平台开展的村民自治,和之前由行政推动、按法律规定的四个民主制度推进的村民自治有明显不同。起点不同,象山探索中说事聚力是起点,原先做法是选举竞争是起点;干法不同,象山探索是干群协力、乡村协力、村内村外协力,原先做法更强调村民利益独立仅仅用民主规则进行博弈;动力机制不同,象山探索开发村民内生动力,逐步培育村庄自主能力,原先做法更强调行政推动、建示范村示范乡,但带动作用有限。村民说事平台对于自治来说,最大作用是:村民自治有了自我启动、自我运行、自我加压、自我改进的内生动力,推动了村民自治制度的真正落实。

3、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三治资源、理念和机制的结合。在村民说事各个环节的规范化过程中,农村涉及的各种法律法规都已经被整合到各种说事运行的规矩之中,村民说事平台运行越长久,规矩越完善,农村法治就越深入。村民说事和议事的公开讨论、广泛协商的议事文化本身,显现着德治的光芒,宽容、公正、理性的素质随着说事的深入在村民中生长。

4、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创新党建引领新方式。党建引领在象山已经具体到乡村治理领域的方向引导、人才培养、政治生态建设、资源整合和下达、群众工作等各个领域。象山县委主要领导领衔,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政法委等部门深度介入村民说事制度的推广和提升,从不同角度加强党对村民说事平台打造的领导。

5、构建乡村治理体系,需要村、乡、县三级联动。象山探索构建的乡村治理体系,已经突破村庄治理的范围,逐步向乡域治理、县域治理延伸。象山推行的居民说事、人大代表说事、警民说事,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深入社区打造品牌服务,在社会治安、普法、人民调解等领域的协商民主实践,以及打造信用象山”“善行象山的系统实践,都有效激活了正向治理资源,正在对乡域和县域的社会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宁波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