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气清,秋色宜人,沿着天王340省道,美丽的黄土塘自然村便呈现在眼前。走入村庄,河水潺潺,桃红柳绿,青草绿树鸟鸣、小桥流水人家,仿佛描绘出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近年来,天王镇农林村黄土塘自然村以“三清一改”为契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作为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实在事,办好,办精。
一、环境提升,从身边小事做起
“这些小栅栏都是我们在网上买的,自己设计安装的。”为了让村庄百姓的小菜园看起来美观统一,农林村党总支书记付连海介绍道,在设计小菜园时,村干部着实费了一番苦心。农村老百姓习惯家家户户门前种点应季蔬菜,虽然方便了百姓,但在美观上却有所欠缺。面对这一情况,农林村的村干部自己当起了设计师,把百姓家门口的蔬菜园用小栅栏围起来,房屋两边则被统一改成小花圃,种植美观的四季花卉,这样既方便了百姓也提升了美观度。现在的黄土塘整个村庄都是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农家独居、庭院式房屋,墙壁上是美轮美奂的壁画,村庄四周种有成片的樱花、榉树等几十种花卉苗木,时刻都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类似于这样的小细节在这里随处可见,自黄土塘自然村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村组织村民、党员志愿者,累计出工3200多人次,对村内的生活垃圾、河塘沟渠、农业畜禽粪便等重点进行清理,同时新增护栏800多米、草坪2000多平方、花卉苗木8500多株。
二、习惯养成,从百姓自觉管起
走进黄土塘,独具中式风格的村规民约赫然进入眼帘,“黄土塘、是宝地、民风美、人称奇”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但这村规民约可起了大作用。农林村副书记尹宏平说:“刚进行环境整治时,老百姓都不太重视,我们每天让保洁员清扫好几遍,党员带头把老百姓堆在外面的杂物一趟趟的清理,在这样的带动下老百姓的自觉性慢慢提高了。”眼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门口配备两个干湿分离垃圾分类箱,引导大家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养成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的良好习惯。人居生活质量的改善让村民们沉浸在现代化建设成果中的同时,尽情地享受着美丽的田园风光。
三、文明新风,从文化传播浸润起
夜幕降临,黄土塘文化广场上便陆陆续续地聚集了村里的百姓,老人在健身广场上健身、阿姨们跳着广场舞、孩子们则嬉戏打闹。村里还在广场中央安装了电子显示屏,每晚为村民们播放两部影片,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生活。黄土塘自然村将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提升乡村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结合村情实际制定村民理事会制度、红白理事会制度和村规民约,着力在倡导文明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下功夫。在破除陈规陋习的基础上,积极组织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开展家风家训教育活动,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文化。而移风易俗“文化墙”则成为弘扬传统美德、传播善行义举、提升村风民风、振奋村民精神面貌的有效载体,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凸显乡风文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领着村民。
过去是乡下人要进城,现在却是城里人要下乡,转变的不仅仅是观念,而是农村变化带来的喜悦,生态宜居的乡村将不断在基层呈现。
江苏省句容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