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庄镇东浒村,有一座并不起眼的民居已在水乡伫立了很多年,而它却是东浒村红色记忆的起点。1939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下,东浒村人盛坚夫带领戴为然、张岳候等人,在东浒垛成立兴化农村第一个党支部,这也是当时里下河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支部成立后建立起100多人的青年抗日大队,抗日的烽火在这里燃起。至1944年10月,东浒垛党支部党员发展到22名,在他们的影响之下,一帮有志于救国图存的热血青年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运动当中。
几十年的光阴荏苒,这座民居日渐破损,早已不见往日模样。东浒村注重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在党总支部书记盛金平的带领下,这里得到重新修葺。2016年7月,兴化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对外开放。2018年8月,旧址布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改造。“修缮这里是想把原有的老革命资料和后来的资料整理好,供后人学习,用红色文化激励众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盛金平告诉记者,室内布展了一批党史资料,收藏了一些先烈遗物,现已成为村党员接受传统教育、干部锤炼党性、村民学习先辈精神的重要场所。这座古朴的民居重新焕发出昔日的荣光。村民也纷纷表示,休息的时候会带子女到这里参观,给他们讲解家乡的历史,希望能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依托东浒村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盛金平还组织村里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宣讲东浒革命斗争史,讲述盛坚夫、盛秋收、刘通元、刘长山等本村革命烈士英雄事迹,传承发扬红色精神。成立村红色文艺宣传队、举办红歌红舞联唱联演活动、组建乡贤示范队等。为夯实红色根基,盛金平还努力将红色精神灌注到惠民工作中。在他的带领下,东浒村成立了红色义工服务队,广泛吸纳党员群众参与,并组织开展红色帮困行动和帮扶慰问活动等。“盛书记经常来看望我,陪我聊聊天,给我带一些生活用品,夏天到了还给我送来蚊香。”今年78岁的困难老党员刘宝贵有着48年的党龄,对于村里党组织给予自己的关心,表示非常感谢。
“我认为以红色文化引领各项工作,不论从带领老百姓致富方面还是村庄环境整治方面来说,都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从2013年任东浒村党总支部书记以来,盛金平便自觉当好传承红色文化的带头人。在盛金平的带领下,新时代的东浒村开启了“建设新东浒、致富老百姓”的新征程。打通和拓宽了村庄通往周(周庄)边(边城)公路的对外大通道;建设了村口至村庄中心的通达大道;关停并复垦了村集体的砖瓦厂,并将其作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多功能广场等公共设施。全村绿化面积达6200多平方米,新建公厕19座。东浒村现有振兴碳素、宏远碳素和鑫穗农机等3家工业企业、一个罗氏沼虾繁育基地,解决了一批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革命火种薪火相传,红色血脉永续流淌。盛金平说,下一步,他将继续以红色精神引领东浒村的发展,进一步挖掘东浒红色文化,建设红色东浒。围绕建设红色文化旅游点,建设红色旅游设施,推动发展东浒村红色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村风文明、环境生态优美的新东浒。
兴化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