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乡村振兴

江宁:残疾人就业康复探索农疗新招

发布时间:2019/07/08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你看,这是我自己采的茶叶。今年30岁的精神障碍患者小杨开心地说。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精神残疾农疗康复活动在江宁区江宁街道大庙社区举行,该区残联组织20名精神障碍患者走出家门、参与劳动,让更多残疾人得到庇护性就业,在劳动中加速康复。

活动现场,20名精神障碍患者身着工作服,戴着口罩,穿梭在大庙社区茶园中,认真采茶叶。今天的工作主要是采茶、炒茶,我们每个人每天平均能采一斤鲜茶。小杨轻声说。小杨长相清秀,不太爱说话,笔者问一句,她就简单答一句,很难看出她曾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小杨的母亲王女士告诉笔者,孩子在15岁的时候受了一些刺激,得了精神疾病,早期比较严重,一直在医院康复。这几年,病情控制得很好,基本没有复发过。从医院出来后,整天没什么事情,在家里太闷了,我喜欢出去劳动。但试着找了几次工作,都没有单位愿意要我。小杨说,这次区残联组织的农疗体验,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在茶园里劳动真的很开心,还能得到锻炼。

活动当天,共采得鲜茶近20斤,手工炒制茶叶4.5斤。值得一提的是,这20名精神障碍患者还将赚到的劳动报酬捐出1800元给该区心理学会,用于该区精神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开展康复和指导活动。通过适当的劳动,可以丰富生活,分散精神障碍患者的注意力,减缓精神衰退,促进康复。此外,由于从事劳动可以换取报酬,还能使患者重树信心,为他们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江宁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参加此次体验活动的患者最小的30岁,最大的50多岁,病史都在10年以上。但病情控制的还不错,基本都在社区进行康复。这次活动以农疗为主,用采茶满足他们的劳动需求,提高动手能力,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下一步,将会组织更多的农疗、工疗体验活动,让更多精神障碍患者参与进来,为他们找到稳定的就业岗位。

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