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乡村振兴

宜春:秀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9/05/27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近年来,宜春市奉新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全力建设有乡愁、有业态、有内涵的秀美乡村。去年以来,该县的澡溪兰田村、罗市湖头村、东垦场厚田大队等秀美乡村建设各具特色,成为我县、市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

农旅融合,打造精致内涵

澡溪乡兰田村坚持发展成果共享,回归乡土特色,就地取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和全域旅游的有效融合,精致了建设内涵。

澡溪乡党委、政府心系当地群众,结合九仙温泉,引导农民盘活资源、参与创业或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共享农庄。共享农庄采取共享+互补的合作模式,在保护原有环境的基础上,村民以闲置的房屋、土地、菜地入股,企业将其改造建设成有特色的民宿,农户和企业各占股一半,收益也对半分成,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市场与经营意识。在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尊重原生态,盘活废弃资源,就地取材。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并根据需求改造为市民田园生活、度假养生、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模式,让生活在都市嘈杂中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桃花源,暂别都市繁华喧嚣,享受乡野闲趣,并推出了游客可以认养一株果树、一片菜地,体验耕耘收获之乐的活动,让梦一样的生活变成了现实。

彰显特色,呈现精美新村

罗市镇湖头村紧紧围绕全域旅游的要求,突出特色,实行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发展模式,确保村庄面子有颜值,里子有气质,文化有内涵

该镇在深入推进七改三网建设中,大力拆除村庄破烂房屋、猪栏牛栏、铁皮棚及乱搭乱建违规建筑,规范整治电线、网线、电话线,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近年来,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土地流转至集生态观光、智慧养老、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水上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梧桐湾生态休闲园。同时将南唐时期罗靖、罗简在此创办梧桐书院史实进行创建、挖掘,着力增强文化底蕴。这既是奉新县现代农业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过展示荷花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的先行示范区。目前,已建成300余亩荷花园以及水上乐园、芯竹阁等项目,并带动该组及周边地区5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找准定位,精心谋篇布局

东垦场厚田大队秀美乡村从规划到建设、到后期管理,注重凝聚合力,实现精细管理,群众笑在脸上,乐在心中。

该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动引领作用,全面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设前,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乡村干部逐户入户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广大群众和乡贤的支持。大部分群众自觉拆除有碍观瞻的旁房、牛栏、旱厕,广大乡贤在项目建设、资金筹集方面积极贡献力量。除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外,采取盯住民生点,出好组合拳,用在刀刃上的做法,做到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统筹整合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推动秀美乡村建设,将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还制定了符合乡情民意的美丽乡村建设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民管护小组,对曲径桥、凉亭、道路、房屋、路灯及栽植的苗木、安装的健身器材,划分区域进行管护,做到管护责任到人。投入了50余万元的黑斑蛙养殖基地,通过引进技术和聘请专业人员等,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发展农户自主养殖26户,年销售额可达100余万元。

宜春市发改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