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乡村振兴

江津区:40余名产业指导员助力脱贫攻坚 进村入户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2019/04/24 农经司

这个季节是对李子园进行林下除草作业的关键时期……”昨日一大早,江津区贾嗣镇龙山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以下简称产业指导员)刘世明就来到该村李子种植园,向贫困户讲解李子种植技术。

贾嗣镇龙山村是市级贫困村,以前受地理位置限制,农业产业发展缓慢。近年来,该村将小水果种植确定为脱贫产业之一,充分发挥产业指导员作用,将贫困户精准融入到扶贫产业链的各环节,帮助他们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目前,该村已种植脆红李、青脆李等小水果800余亩,让130余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近年来,我区持续加大产业扶贫投入,落实产业扶贫奖补政策,支持培育减贫带贫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引导支持村户发展产业。今年,我区按照精准施策、精准指导、精准服务、精益求精的思路,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明确产业发展指导职责,全力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当前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截至目前,我区已遴选出产业指导员40余名,分别入驻我区15个贫困村和5个困难村,助力脱贫攻坚。

产业指导员原则上以村为单位设置,突出直接服务贫困户。贫困村(含困难村)一村一品发展基础好、贫困户产业集中度高的,每村可综合设置12名产业指导员;贫困村主导产业2个以上的,可分产业设置,每个主导产业至少设置1名产业指导员;其他区域由各镇街分别设置12名产业指导员。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区产业指导员的选聘坚持就地就近、充分依托现有资源的原则,主要从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驻村工作队队员、结对帮扶干部、村组干部中选聘,也从镇(街)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等从事一线服务的专家、当地乡土专家、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特聘农技员、返乡创业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中选聘。

进村入户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是产业指导员的主要职责。我区各产业指导员主动入户调查摸底,帮助贫困户选准特色产业,多种方式向贫困户大力宣传财政资金申请使用、产业扶持基金、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主动与农产品经纪人、农民合作社、收购企业、电商等市场主体沟通对接,推动其与贫困户签订产销协议,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为对口指导的贫困户建立产业发展台账,全力以赴履行好产业指导员的各项职责,打赢打好产业扶贫脱贫攻坚战、持久战。

重庆市江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