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乡村振兴

淮安市做好“农村改革”大文章

2019/04/18 农经司

2018年,淮安市深入总结农村改革经验,加大力度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畅通各类要素城乡流通双车道入手,发力农村三权分置”“经营性资产确权转股、培植新型经营主体,我市农村改革重装再出发,全方位实现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成果鲜明。回头看巩固土地确权成效,领先全省以市为单位完成确权颁证数据库成果汇交工作。深化数据库成果运用,有的放矢出台《关于创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模式的实施意见》,综合运用联耕联种、土地股份合作、农地入股等8种经营模式引导经营权流转,深入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全市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6.6万亩,总流转面积36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积极争取农村改革国家和省试点任务,以点带面提升改革成效。金湖县承担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土地确权成果应用两项国家级试点,全市6个县区开展了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市广泛应用,2017年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综合考评全省第一,全市6个县区进入省县级交易市场30强,14个乡镇进入全省镇级交易市场70强;2018年全市新增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08亿元,累计达4.52亿元;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成交金额累计达69.14亿元,当年新增交易项目8478个,成交金额23.8亿元,溢价5261万元,成效斐然,三权分置、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继续迈向深入。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推进。按照清家底、明主体、强管理的思路,全面调查核实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性、资源性、经营性三资资产,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系统确认上报,全市家底为80.47亿元。严格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遵照全程透明、公开公示、不重不漏、不跑不冒的原则核定身份,将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量化成股。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638个村基本完成了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201950%以上的村将完成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盘活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阳光系统,形成财政所管理资金+第三方代理记账+农经站日常监管+纪检审计监督的村级财务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新模式,有力保障集体资产不流失有收益,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双提升

新型主体培育规范提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淮安市规范整治农民合作社,加快农民合作社转型升级步伐,重点加强省市级示范社培育,全市新培育省级示范社51个、全省第一;认定命名市级示范合作社111个,累计达895个。动态管理、三级联创推动家庭农场增量,鼓励返乡农民工、一家一户家庭农场、退伍军人、大学生等领办创办·、生态型家庭农场,参与示范农场创建,去年新增家庭农场800个,累计超过5548个;新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3个,新认定命名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7个,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累计达440个。重点培训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具备一定规模、文化素质高的骨干农场主、种养大户、合作社领军人才等,首创的分段式培训、寓教于乐式培训面向全国推开,新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4.2万人,培育度提高5%,整体达45.8%,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优化激活。以保险为切入点的社会化服务稳步扩面增项,2018年共开办主要种植业险种3个、高效设施农业保险险种53个,其中新增险种6个,小麦、水稻保险承保面分别达95%93%以上。

淮安市洪泽区发改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