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家的番薯干、土鸡蛋、青梅酒,打上了‘舜源王坛’的标签,越来越多的游客都上门来预订了。”连日来,王坛镇东村村民孙菊芬忙着将自家种的土番薯切片晒干,一旁的儿媳妇则打下手把它们装入精美的礼盒中。
近日,记者前去王坛镇采访,发现当地村民在路边售卖的农货都有了“新面孔”——不少农户的自制农产品有了“舜源王坛”这一统一商标和形象。“农特产有了商标,就像野孩子有了家。”孙菊芳点赞道。
这得益于王坛镇专职驻村指导员开展头脑风暴创出的农产品商标。事情要从今年年初说起。刚上任王坛镇东村村的专职驻村指导员杨勇在走访中了解到,因地处偏远山区等原因,笋干、高山蔬菜、土猪肉等不少特色农货“养在深闺人未识”。“我们一定给大伙儿想想好办法。”他马上向片工作组群发送了这个情况。“我们王城香糕味道好,但也反映销售渠道不多的问题。”在西片的王城村专职驻村指导员张卫星回复道,“是否可以提升下包装、设计下品牌,把我们王坛的特色农产品打包推出去?”这一建议得到了片工作组的全员认同,大家开始为联动打造全镇特色农产品品牌献言献策。
“近年来,随着水源地生态保护力度的深入推进,将农产品打上地域标签,不仅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家致富,也能为美丽乡村发展赋能,助推乡村振兴。”该镇相关负责人说。
在王坛镇专职驻村指导员例会上,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被提上了议程。片组员集体“头脑风暴”出点子,短短两天时间,便设计出了“舜源王坛”农创品牌,为茶叶类、小吃类、粮油类等10多款特色农产品起好了名字,逐步改变原先粗放的生产售卖模式,向着深挖产地品牌内涵、发展农产文化方向迈进。
“舜源王坛”的品牌标识一经发布,就得到了游客们的认可。在2019年“香约梅海”文化旅游节上,“舜源王坛”农创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品尝购买。趁热打铁,由王坛镇党委政府牵头,片组成员积极与绍兴柯桥新供销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联系,与该公司合作建立了农产品销售平台。依托全区500多个新供销网点,为滞销的农货搭上电商快车,挖掘市场潜力,激活王坛农产品销售“一池春水”。
今年以来,王坛镇率先在柯桥区开展专职驻村(居)指导员“双向选择”和“竞聘上岗”,成立5个农村片工作组,25名业务骨干和年轻干部专职驻村,3名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片组工作法不仅提升驻村干部干劲,也让各村发展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周边村“抱成一团”共谋发展。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凝聚广大干群力量,落实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乡村振兴。
绍兴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