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古村落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凝聚枢”和发展“风向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传统古村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荣成市十分重视发掘传统古村落的价值,并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保护和发展规划,繁荣发展传统古村落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古村落优秀文化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抓手。
寒假假期接近尾声,荣成籍大学生、古村新韵观察团队员李婷婷正在整理假期期间的社会调研材料,这是她和同学们利用寒假开展“回乡看齐鲁”社会调研的成果。看着这些调研材料,李婷婷一页一页地核对、检查,生怕中间出了差错。“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咱荣成的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都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李婷婷说道。“海草房、农家书屋、铁艺……”李婷婷一边说着,一边和记者回忆起调研时的场景。
今年2月,作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学生,李婷婷与同学共同参加了“回乡看齐鲁”社会调研活动,在我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队员们先后走访了港西镇巍巍村和小西村,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今后的发展思路,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市沿海地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现状。记者也跟随他们的脚步,探访了港西镇巍巍村和小西村,聆听这些古老乡村的故事。
巍巍村:海草房是村庄文化的根
2月16日一早,记者与队员们乘车来到港西镇巍巍村,刚到村口,一幢幢历经风雨、长满青苔的海草房,向人们宣示着海草房的厚重与耐久。
在巍巍村村委,我们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曲爱军,在他的带领下,记者与队员们一起了解了村庄的建筑历史。海草房是富有胶东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目前已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久以来,巍巍村的村民们在这样的海草房中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到了今天,海草房更是作为一种文化标识和文化记忆保留了下来,全村200年以上历史的海草房有20多座,海草房的保护和修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资金与人才的缺乏是海草房保护工作的最大制约因素。近几年,随着各项扶持资金的到位,海草房保护工作的压力也减轻了不少。”曲爱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巍巍村成功申请成为省级传统古村落,去年又成功申请成为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这对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巍巍村也得到了各级的经费支持,村里将这笔资金全部投入到海草房的修缮及保护工作中。
曲爱军说:“无论哪一代人,保护海草房的工作都要开展下去,除了现在的资金支持,各级文化部门也会派专家组进行专业的指导,人才资源的缺乏也有所弥补,这给我们海草房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新希望。”
最有乡土气息的文化也最具人气,群众熟悉的地方文化也最受欢迎,反映百姓生活的文化作品带有天然的群众亲和力。对于巍巍村的群众来说,海草房就像文化的根,也是今后发展脉络中的一根主线,巍巍村依托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不断加快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让传统的海草房文化焕发新生机,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随后的调查中,队员们以问卷的形似,了解村民对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的相关问题:您认为古村落的保护力度如何?您认为哪些方法是保护古村落的有效途径?您认为古村落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队员于洋在整理完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时,也对当前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结合之前村里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在村落申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的过程中,了解政府措施的民众比例在升高,这表明了村委在扩大村落影响力的同时也能提高民众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于洋说道。“另外,76.2%的村民也认为传统村落应该发展有当地特色的第三产业。通过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式,寻求古村落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是目前业界提到最多的发展思路。巍巍村‘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名牌、数百座‘古董级’海草房,都可以成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