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走进“田园水乡”慈云,道路两旁成片的花卉苗木郁郁葱葱,两江艺农产业园里各种有机蔬菜供不应求,到桃花岛、银河庄园等高品质农家乐休闲垂钓的游客络绎不绝……从江津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到年产上亿株的西南花卉苗木之乡,再到我区首批乡村振兴试验示范镇建设,慈云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近年来,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经营”等农业高质量发展难题,慈云镇以“田园水乡•休闲慈云”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旅融合发展步伐,着力打造生态、高效、精致的现代农业升级版,以农业产业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慈云镇已建成花卉苗木、九叶青花椒、有机蔬菜、小水果、水产等五大主导产业基地2.5万亩,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13家,花卉苗木、蔬菜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5家,农户参与率达90%。今年前10月,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12亿元,仅花卉苗木一项便实现产值1.6亿元。
谁来种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主力军
出苗、打包、装车……11月27日,在慈云镇小园村龙井坝产业园,负责人梁文成忙碌地指挥着工人将一捆捆月季码放到大货车上。1小时后,这一车价值30万元的苗木即将“远嫁”云南。
今年48岁的梁文成不仅是当地的苗木种植大户,更是该镇第一位苗木经纪人。为破解苗木销售难题,2011年,梁文成和另两个种植大户一起,注册成立津慈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阿里巴巴开设网店,开启了慈云花卉苗木的网销之路。
梁文成介绍,这些年来经他卖出去的苗木有50多个品种,最远的销到了西藏。因为产品质量高、卖家信誉好,2017年全镇花卉苗木80%左右的订单都来自线上客源,慈云花卉苗木这张农业金名片也越擦越亮。
如今在慈云镇,像梁文成一样从事花卉苗木产业电销的新型职业农民有50多人,全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8000余亩,年供应量超过1.2亿株。
未来的土地谁来种?慈云给出答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种地主力军。
近年来,慈云镇积极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引导农村土地逐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集。截至目前,全镇土地流转率达72%,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85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家庭农场38家、各类种植养殖大户31户。
如何让种地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慈云镇强化服务队伍、拓展服务职能、深化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合作社保险、授信联动、资金互助等金融支持机制,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成长。
怎么种地?五大主导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全国九叶青花椒,江津闻名。而全国早熟九叶青花椒,则江津慈云闻名。
11月27日下午,位于慈云镇刁家社区的重庆宇隆椒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里,迎来了来自河南、四川、云南等外省的考察团200余人。他们有的前来考察种苗、洽谈订单,有的前来学习技术、开拓眼界。
重庆宇隆椒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入驻慈云,是区级农业产业科技型企业,致力于花椒产业标准化种植、新品种研发及深加工,去年投产,年产值近1000万元。目前,该公司拥有早熟九叶青花椒品种的自主知识产权,注册了“天知椒”商标,并取得重庆市林业局林木良种认定。该花椒品种已经被云南、贵州等地确定为脱贫致富项目的首选品种。
“今天上午,合川的钟老板已签下20万株种苗订单,价值1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已建起种苗、冷藏、烘烤、技术培训等花椒产业链,和重庆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合作研发,成为“产学研”一体化花椒产业实践基地,引领慈云花椒产业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慈云镇拥有花卉苗木、九叶青花椒、有机蔬菜、小水果、水产等五大主导产业。行走于慈云田园水乡,以两江艺农、龙井坝产业园为代表的花卉苗木产业,已通过花木品种升级、产业体系完善、建立销售市场等实现产业升级;以宇隆椒丰为代表的花椒产业,正通过改良品种、延长花椒产业链等,使花椒树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以两江艺农为代表的有机蔬菜产业,强化品牌建设,推广国内外名特优蔬菜新品种、新技术,一个产品质优的蔬菜产业园区生机勃勃;以凉河富硒小水果采摘为代表的小水果产业,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富硒小水果优质高效发展;以生态鱼养殖、垂钓为代表的水产产业,实现了水产养殖与水资源的有机融合,一个生态、高效、循环的多样型综合性园区初具规模。
“提起‘田园水乡’,大家就能想到慈云的苗木花椒、蔬果采摘和休闲垂钓,这是我们的产业目标。”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在慈云特色农产品中,已成功申报“益可家”有机蔬菜、“冬雨牌”无公害蔬菜、“天知椒”以及观音岩富硒生态鱼等品牌认证,“益可家”品牌价值达到1500万元。
如何经营?农旅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效益
古有桃花源,今有桃花岛。在慈云镇小园村2组,集垂钓、采摘、观光、食宿于一体的“桃花岛”,成为游客心中的休闲胜地。
桃花岛“岛主”刁祥学曾在他乡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10年前,有着浓浓乡愁情结的他携资金回老家,开始了返乡创业的梦想之旅。2013年,刁祥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本,和另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桃花谷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桃花岛迎来上档升级。
散步在桃花岛上,左边,60亩水体清澈见底,鱼儿游荡、荷叶点点;右边,桃子、樱桃、枇杷、桑葚、橘子等小水果长势良好,四季瓜果飘香唾手可得。10年时间,刁祥学将桃花岛从50亩拓展到300余亩,业态从单一的果蔬销售扩展到休闲观光旅游,仅2017年便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营业额超过200万元。
在慈云,农民返乡创业何以有底气?刁祥学算了一笔账:10年间,多亏了政府各种政策扶持,仅基础设施一项便获得支持500余万元。在将产业做大做强的路上,政府的扶持让他吃了“定心丸”。
桃花岛的成功经营是慈云镇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镇已建成普乐湿地生态园、千秋湖农庄、银河庄园、津洋农场、薇庄等一批精品农家乐和特色民宿,涵盖休闲垂钓、果蔬体验采摘、绿化花卉苗木观赏等,形成了集聚效应。今年1至10月全镇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业共接待游客38万人次,经营收入2020万元。
如今,“田园水乡•休闲慈云”不仅有优质的农产品、优美的田园风光,还有一系列品牌节庆活动。生态年猪民俗文化节、乡村欢乐跑、民谣音乐会等节庆活动,为慈云农旅融合发展积攒起数十万的人气,成为打造乡村全域旅游的重要推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田园水乡•休闲慈云’的打造最终还是要惠及广大农民。”该负责人介绍,当前,乡村振兴试验示范镇建设和绿色示范村庄创建正在全力展开,下一步,慈云将进一步紧密农民与园区、项目、企业的关系,通过劳动报酬、投资入股、合同购销等多种渠道,带动农民、反哺农民,实现惠农富农。
江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