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桥乡位于蕲春县东北部,总面积20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耕地面积3.5万亩,山林18万亩,是个人均不足一亩田、却有四亩山的典型山区乡镇、传统农业乡镇。在工业化时代,一个山区农业乡镇如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是面临的新课题。近几年,乡党委、政府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
一、认真谋划,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共识
俗话说,靠山吃山。山多是向桥最大的实际,也是向桥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所在,要想不坐吃山空,就要爱山护山。为此,乡党委、政府把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美丽向桥作为长远发展战略,围绕建成蕲北生态组团核心区总体要求,确定了“发展生态产业,推进旅游开发”的工作思路和建设产业强乡、生态美乡、旅游名乡的工作目标,并将其纳入新编制的《向桥乡总体规划》,明确功能分区,确定建设板块基地,发展生态产业定位。在具体工作上2013年该乡重点发展12项重点工程,以建设重点工程的形式,努力做几件实事,力争每年前进一步,积跬步以至千里,让向桥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前景更广阔。
二、市场运作,推进生态农业和生态养生旅游业基地发展
一是万亩向杨桃基地。自2003年引进浙江周老板,经过几年持之以恒的滚动发展,采取股份合作,融合民间资本,吸收大户入股,采取利益分红办法,陆续投资3000余万元,发展向杨桃近万亩,布局在白水片、向桥片、斌冲片的17个村,全乡目前面积在500亩以上的基地有3处,300亩以上的基地有8处,部分进入盛果期,年产量170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其中杨畈向杨桃基地利用国土整治项目,引进武汉臻祥公司田老板,立足旅游,采取“公司+基地”模式,总投资2000余万元,规划面积1000亩,已建成300亩,健全了供水设施,修通了四通八达的近1000个步行台阶,配套了景观池塘,辅以文化内涵,正在修建亭台楼阁,不久的将来将成为鄂东难得的生态游景点。向桥亚平桃花谷,以“赏花、采摘”体验农村田园风光为主旨,配套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近万人。
二是万亩银杏基地。自2012年底引进安徽老板虞华芳创办湖北蕲春风森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1亿元建设连片银杏基地1万亩,同时结合基地建设打造银杏避暑度假山庄,形成集银杏种植、科研、加工、仓储、休闲避暑于一体的产业链,开发市场化运作模式。目前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流转荒山及林地5000多亩,已高标准整地4900亩,栽种银杏30余万棵,厚朴3万余棵,已育银杏苗260万株,25列两层的徽派风格综合楼已经竣工。该项目的建设绿化了荒山,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帮助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从去年底至今农民在基地务工人员达200人收于近百万元,方便了群众出行,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发展。这里要特别感谢县政府办、中药材办、扶贫办、农业局、交通局、公安局、林业局、移动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扶持。
三是楠竹基地。全乡楠竹达到2万亩,棠树岭是该乡最大的村级林场,楠竹面积6000余亩,蓄积量达到20余万支1000万斤。为抓好发展,该乡坚持楠竹发展“造、封、管、引”四字方针的同时,尤其在产业发展上建立起了一条抚育管理和采伐管理并重、资源培育与加工增值并重、生态保护与楠竹资源可持续利用并重的发展路子。以“赏竹、休闲、避暑”于一体的棠树岭休闲避暑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行,游客每每走于林间,竹影扶疏,修长挺拔,遮天蔽日,碧波轻盈,醉人心魄。
四是油茶基地。黄梅超强公司今年新发展油茶8000亩,主要集中在桐油、狮子堰、孙山等村,以孙山村为主的油茶实现低改1000亩,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五是畜禽养殖基地。全乡发展养蛋鸡23万余只,黄牛养殖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在专业合作社指导下,以大山村张光进养牛1000余头为代表的养牛大户层出不穷,养猪也有较大的发展。
六是加快生态养生旅游景点开发。重点打造“一园、一区、一谷、二庄、三镇”,即桃文化主题公园、古角自然风景区、亚平桃花谷、龙井银杏山庄、棠树岭避暑山庄和桃花小镇、腾龙生态小镇、棠树岭竹海避暑小镇,带动旅游线路的开发。大力推进杨畈、棠树岭等村省级旅游名村建设。
经过不断努力,向桥乡生态产业旅游效益初显。今年全乡接待游客近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百万元。基本形成了以“生态游、养生游、文化游”为三大主题,以向桥桃花会、棠树岭竹海避暑山庄为引擎,以向桥乡桃文化主题公园、万亩银杏基地为主题,以“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养生”为旅游格局,倾力打造鄂东生态体验式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优化服务,创造合作共赢长远发展的空间
老板到一个地方投资,项目到一个地方落户,除了看重你的资源,更看重你的环境,该乡一是积极创优舆论环境,为得到全乡上下的理解和认可,该乡组织专班,积极编写了《秀美向桥》一书,推介向桥秀美山川。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推介旅游产品,组建向桥旅游网。烟波寨2000米长古城墙遗址,是清末48寨中唯一未被太平军攻破的寨子,土豆网上还制发了烟波寨的宣传视频;古角寨原始风景保存良好,位于棠树岭村与唐山村交界处,其自然风光和美丽传说在当地称奇。二是积极参与服务发展。乡里以主要领导牵头,成立服务领导小组,为农业生态旅游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在今年旱情最严重的时候,该乡为服务龙井万亩银杏基地抗旱保苗,党委书记亲自督办,半天筹措稻草10余车。也是这个基地,为调解大山村土地流转纠纷,乡服务专班对19户存在争议农户家家上门,去的最多的一户上了近10次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