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投资指南

兴化:建设特色田园乡村 加快农村全面进步

发布时间:2019/01/29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保护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兴化作为省特色田园乡村首提地,肩负着为全省探路、创全省样板的光荣使命,如何高质量、快节奏建设好特色田园乡村,实现田园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促进农村全面进步,是我们一直认真思考和全力践行的课题。

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产业是基础,关键在特色。我们注重围绕现有产业基础,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一是突出发展创意农业。立足我市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重点发展生态型、文化型创意农业,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培育创意农产品、创意农田景观。东罗村致力种好风景”“卖好风景,放大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千垛菜花成为全球最美花海之一。二是突出发展智慧农业。积极推动农业生产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按照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智慧农业中心标准,在刘泽村建设兴化大米种植基地,依托蟹库网建立兴化大闸蟹养殖基地,推动大闸蟹从生态养殖到电商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三是突出发展品牌农业。鼓励引导试点村发展绿色有机高端特色农产品,在唐堡村建立千亩番茄种植基地。按照一镇一特思路,引导试点村所在乡镇至少建立一个1000亩以上的特色农产品基地。积极筹建农业发展公司,放大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效益,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

将服务农民、富裕农民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发展的思维和改革的精神创新富民举措,让农民扎根农村、发展农村。一是突出产业富民。注重用好省级试点产业扶持资金,引导各试点村集体组建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公司,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电商、创意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二是突出创业富民。注重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加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网店工程,引导农民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把握创业机遇、加快增收致富。三是突出改革富民。坚持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市场参与原则,积极探索多方营建模式,鼓励引导农民盘活土地、房屋等资产资源,加强与村集体组织、社会资本合作,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切实提高农民收入。鼓励试点村以村集体三资参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促进集体经济增长。

生态文化是最具兴化印记的乡愁,我们注重生态治理与修复,着力繁荣乡土文化,致力彰显水乡特色。着眼生态大公园,以两山理论为行动指南,充分挖掘利用垛田地貌、湖荡湿地等我市特有的符号元素,延续沿河而居、傍水而建的乡村肌理,实施生态护坡”“岸边步道”“亲水平台”“生活码头等河岸治理,在东罗村打开视野范围内的滨水绿化空间,在唐堡村实施草荡退圩还湖工程,在刘泽村打造沿河景观带,矢志重塑水清岸绿水乡风貌。立足人文梦水乡,收集整理农耕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乡愁记忆载体,组织唐堡文史组梳理形成了约六万字的唐堡文化书册,在东罗精心改造大会堂,留住近代气质,提升现代颜值。展示板桥道情、会船庙会等特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农村文化能人、民间艺人,挖掘传承传统技艺和特色乡土文化。组建乡贤理事会,开展新乡贤看变化促振兴联谊活动,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新乡贤文化,让各类文化在乡村的建设发展中生根发芽、历久弥新。

                                                                                  兴化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