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投资指南

提升西洋参加工能力做强西洋参产业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62岁的王文水最近正在谋划一件大事儿:投资数千万元的西洋参饮片厂正在加紧建设当中,今年底就能建成投产。种了近40年西洋参的老农民,将要摇身一变成为“药企大老板”。这个西洋参饮片厂也将成为文登历史上首个由当地种参大户直接投资兴建的西洋参饮片深加工项目。

王文水是张家产镇口子李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区西洋参协会的会长。上世纪80年代初,文登用8粒种子引种西洋参并成为全国首个试种成功的地区,第一片参田就在口子李村。30多年星火燎原,以口子李村为中心,文登西洋参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5万多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洋参主产区,鲜参年产量占全国的70%2012年,“文登西洋参”入选“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5年,“文登西洋参”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年,文登西洋参以40.64亿元的区域品牌价值位列中国品牌价值榜第三位。

王文水告诉记者,因为2-3年的西洋参有效成分比较低,所以当时国家规定西洋参要种植4年才可以作为药材出售。种植4年的西洋参投入成本高,但市场效益也很高,所以根本不用愁销路。可是如果想得到更多的收入,就需要做深加工,建造饮片厂。

虽然文登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种植基地,但由于深加工能力有限,没有掌握流通领域的定价权,参农只能挣个辛苦钱,产品附加值很低。西洋参产业要突破发展瓶颈,真正成为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必须稳定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

2016年,文登成立西洋参产业发展办公室,今年,文登将重点突破西洋参产业纳入涵盖农产品品牌创建等10大重点工程的“10+1”乡村振兴框架体系,集全区之力做大做强西洋参产业,向百亿产业目标迈进。

区西洋参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谷召俊说,在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西洋参品质的同时,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西洋参深加工上,招商引资是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他们也鼓励当地种植大户向二产、三产延伸。

因此,当王文水提出要上饮片加工项目时,产业发展办公室给予最大的支持。

王文水说,多亏区产业办、区领导的支持,手续很快就办好了,西洋参饮片厂也马上就要建起来了。下一步,他想再建一处食品加工厂,推出一系列的产品。

西洋参迈向百亿产业的另一个大动作就是建立交易中心,实现西洋参就地加工、就地销售,把流通领域的利润留在当地。去年12月,占地40亩的西洋参(文登)交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里融西洋参传统销售、大宗商品交易及垂直电商平台于一体,兼具培训、孵化、创业、检测、文旅等功能,为参农提供指导服务和销售平台,为市场提供优质原产地产品,目前入驻商户已达20多家。

27岁的李鹏飞,2015年从吉林大学毕业后跟随家人投身西洋参产业,成为文登新一代“参农”的代表,他听说交易中心建设的消息后,第一个报名申请商铺。

西洋参经营业户李鹏飞说,自从有了交易中心提供的平台,他们可以接触更多的客户。交易中心规模大、设施好,还有政府的工作人员负责运营管理,外地客户对他们的信任度会更高。原来他们最多是把鲜参烘干当材料卖,但是入驻交易中心后,根据客户的需求他们开发了20多种细分型产品,原来当原材料卖的一箱干参能多挣2000多元。

老参农“华丽转身”折射着文登西洋参产业的新走向,是农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民致富的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乡村千差万别,产业振兴不能千篇一律。对此,文登按照精准施策的基本思路,从土地、环境、人才、产业基础等资源要素入手,对内挖潜,对外引流,鼓励基层首创,大胆探索通向村级集体经济振兴、农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径。各镇村各用所长、各显其能,张家产镇西洋参全产业链带动、高村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平台带动、米山镇西铺头村党建引领带动等模式,为文登乡村产业振兴全面开花趟出了一条条新路子。

 

                              威海市文登区发展和改革局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