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投资指南

“一张图”看威海农业现代化路径

发布时间:2016/04/29
来源:农经司
[ 打印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是重点、是关键。2016年,威海市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绘制了 十三五期间全市三农工作的宏伟蓝图。

     创新体制机制 培育市级家庭农场示范20

      农业是实现产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以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破除以往的思维定势,积极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模式、培植新业态。为此,坚持创新发展,厚植农业发展体制机制优势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按照规划,威海市将加快培育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发展经营规模3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120家,培育市级家庭农场示范20家;鼓励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0个,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5个以上;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通过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到2020年,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达到80%以上。

      经营主体的发展则需要一批新型农民。为此,威海市将组织开展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活动,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支撑。威海市将加大农业新品种培育力度,争取立项省级农业、畜牧良种项目各2项,市级良种项目5项。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点建设好国家级威海荣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环翠海珍品”“文登西洋参”“乳山海洋贝藻3个省级园区。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威海市将加大银行与农业部门对接力度,为39个有较强融资需求的现代农业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在全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试点合作社数量发展到12家。扩大海域使用权、林权、渔船、仓单等抵押质押融资规模,积极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融资业务。探索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准备金制度。

  海陆统筹推进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连片发展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是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亮点,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因此,以新业态引领农业三产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针对陆上农业,威海市将致力打造现代精致农业——加快4.5万亩在建高产稳产粮田项目建设,争取立项新建高产稳产粮田3.8万亩。加大优势农产品布局调整和品种更新力度,新建现代苹果示范园1万亩;稳步扩大西洋参、茶叶、大姜、无花果等种植面积,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集中连片发展格局。同时,适度发展特种养殖业,大力推进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建设。

      为做优做强现代海洋渔业,威海市将全方位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300亿元。打造中国远洋水产品加工与物流基地,海外作业渔场发展到16个,专业远洋渔船发展到370艘,远洋捕捞实现产值40亿元。打造中国海洋牧场示范区,探索海水养殖新技术、新品种,实现养殖产量165万吨、产值225亿元。打造中国北方海洋种业基地,重点打造1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生物遗传育种中心、10处省级以上专业性遗传育种基地、100处市级重点育苗场。积极推进海洋渔业+互联网、 +科技、 +金融,培育海洋渔业新业态。探索成立海洋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加快建设中国海参交易中心、蓝色海洋商城等实体和网络市场。

      按照规划,威海市将乡村旅游纳入全市旅游业发展大规划,坚持海上陆上统筹推进,精品线路统一设计,宣传推介统一策划,线上线下统一营销,提升威海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每个区市至少打造2—3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实施20个重点休闲渔业项目,建设5处多功能游钓服务中心。

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对韩农产品进出口基地

      全方位推进对韩农业合作与交流,扩大对韩优势农产品出口贸易,把威海打造成对韩农产品进出口的基地。加快中韩共建国际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推进基地共建、质量标准互认和通关物流创新。支持市渔业协会与韩国钓鱼联合会深度合作,举办国际休闲垂钓品牌赛事。举办第七届威海国际食品博览会,扩大国际标准展位规模;组织优势农业龙头企业联合参加国内外农产品食品展会,并给予展位补助。支持骨干龙头企业走出去,建立研发基地和农业园区。

      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扶持建设一批电商示范镇、示范村,积极争创电子商务示范县。支持各类企业依托威海刺参、海带、牡蛎、苹果、西洋参、大樱桃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布设各类农村电商服务站经营服务实体70个以上。

      绿色是威海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力量。《意见》提出,要强化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严格执行农药、兽药经营告知制度;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农业标准化基地面积8万亩,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新建市级以上畜牧标准化示范场25个、省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3个。完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建立完善互联共享、全程可追溯的智慧食安综合信息平台,扎实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国家项目建设。

     城乡共建共享 农民收入增长9%以上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重点所在。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威海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具体目标。

    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将157个村列为2016年整治对象,争取6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加快推进农村厕所改造,2016年计划改造9.8万户,2018年基本实现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到2020年,全市建成省级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15个,建成宜居、宜游、宜业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100个。

      加快推进农村供水、供气和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启动农村供暖工程,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到市域一体化发展成果。到2020年,让全市农村居民基本都能用上卫生达标的自来水,90%以上的镇驻地实现供暖,80%以上的镇驻地通达管道天然气,所有镇驻地和新型农村社区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

      实施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18年年底,所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室内活动场所达到每千人200平方米、总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的要求;室外活动场所不低于100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群众健身设施。

      统筹发展城乡公共事业。加快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加快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市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住院病案和社区慢性病信息等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完善提升400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扩大居民养老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例缩小到1.5:1,力争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威海市还将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努力扩大农民非农产业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达到9%以上。

 

                  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威海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