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巨大压力、自然灾害多重考验、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开州承压前行、克难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62亿元、增长4.4%,增速位列重庆市38个区县第4位。
一是经济大盘稳住“支撑力”。细化分解形成全区稳经济大盘政策100条及接续措施60条,印发《抓好当前经济工作若干政策》等配套措施,创新推行农业“三抓三促成”、工业“三快两到位”、商贸文旅“三开三放宽”、就业创业“三免两贴两推荐”一系列举措。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办理留抵退税1.91亿元,帮助企业获贷40亿元、减税降费7亿元。稳大盘经验做法在市政府常务会上作交流发言。争取稳经济大盘财政金融资金85.3亿元,创历史新高。
二是三次产业搏出“爆发力”。建成高标准农田11万亩,生猪出栏113万头、全市第2,获创市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新增全国“名特优新”“两品一标”产品54个。四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占比达67%,紫建电子深交所创业板A股成功上市,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5家。网络零售额达到22.5亿元、增长18%,商品房销售121.8万平方米、增长4%,刘伯承元帅诞辰130周年、全国桨板锦标赛等赛事活动备受瞩目。
三是区域协作迸发“驱动力”。国家批复《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推出“万达开通办”事项210项,签署实施合作协议30份,协同举办重大活动27场。联动万州、云阳创建国家三峡柑橘产业集群、联建三峡中药材大数据平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7个便捷服务事项落地惠民。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市内对口协同发展持续深化,到位帮扶资金7650万元、实施项目28个。
四是改革开放催生“牵引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农村“三变”改革扩面至170个行政村,6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对外开放深入拓展,引进项目73个、合同引资322.9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1个。创新驱动活力迸发,市级高新区获批设立,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36亿元,新培育科技型企业51家,海通环保纳入市级“科创板”上市储备库。
五是生态建设彰显“承载力”。生态保护持续强化,森林覆盖率达到56.4%,汉丰湖乌杨坝消落带生态修复项目获得2022年亚太地区景观设计奖卓越奖。生态治理力度加大,辖区流域水质总体保持Ⅲ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4天。绿色发展稳步前行,万元GDP能耗强度下降3.5%,能耗双控考核取得满分成绩,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