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奉节县探索构建专家团“包研究”、技术队“包服务”、经纪人“包销售”的“三包”机制,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什么、怎么生产、怎么销售等长期困恼农民的难题,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产业支撑。2020年,奉节县脐橙37万亩,油橄榄13.2万亩,中药材16万亩,小水果15万亩,蚕桑10.5万亩,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一产业增加值达58.61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63%,农业增加值增速全市名列前茅。
一、专家团“包研究”,助力产业精准发展
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20余名专家,统筹县级33名涉农专业人士,组建11个产业发展专家团,结合土地、气候等资源,对全县农业产业生产分类进行指导。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专家团深入参与制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形成以高山区域中药材、中山区域木本油料、低山区域脐橙为主的高、中、低“三带”产业格局,彻底扭转“土豆红薯”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如,在长安、云雾、兴隆等高海拔乡镇规划发展了党参、牛膝、云木香等42种名贵中药材,综合产值达13亿元。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围绕本地农业关键技术需求,组建重庆市肉牛养殖科技专家大院、中国农大·奉节县科技小院、奉节县中药材研究院、奉节县脐橙研究所等特色科研院所,进行新品种试点试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如,在蚕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指导下,祥飞公司自主研发了全球首个智能蚕桑养殖系统,建成智能养蚕2.0生产线22条,提升生产效率28倍,提高蚕茧优质率25%。再如,在县农机专家王云霞指导下,安坪镇返乡创业人员自研自产的果园陆轨运输机械,可直接用手机APP遥控驾驶,已在安坪镇的果园投入使用,深受果农喜爱。三是开展技术问诊。围绕农业企业需求,定期组织专家团对关键技术、疑难杂症等进行分析研究,以制定科学方案解决问题、攻克难题。如,县植保专家田君发现雅攀农业开发公司水稻基地稻飞虱口密度较大,经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会诊后,指导该公司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技术,统一防控水稻3000余亩,取得了良好的节本、减药、增效效果。
二、技术队“包服务”,助推产业精心管护
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统筹全县农业、林业、科技等行业技术骨干227人组建技术服务队,对376个村(社区)和重点农业经营主体实行结对服务,推动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一是开展技术培训服务。采取“集中培训+具体指导”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圈舍厂房,面对面讲解、手把手示范,将现代农业基础知识和技术服务送到农民手中,解决农民知而不深、管而不细、护而不精等问题。今年以来,累计组织技术培训95场次,上门指导农户87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8万份。二是提升农产品质量。逐村逐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服务,指导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引入新品种、应用新技术、配套新设施,不断改善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相。全县农产品质量逐年提升,祥哥脆李荣获重庆市优质脆李“果王”金奖,奉节白茶荣获重庆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全县“两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数量累计达到194个。三是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村入户释疑解惑,宣传引导农户以土地等资源入股,指导组建股份合作组织,推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转变。近年来,在技术服务队的帮助下,全县累计培育家庭农场693个、农民合作社3362个,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
三、经纪人“包销售”,推动产业精品营销
引进和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会、平台作为农民的经纪人,真正让好产品打开好销路、卖出好价钱、获得好口碑,让农民安心生产,免除销售的后顾之忧。一是订单定向包销。引导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合作,实行订单定向包销,实现1+1>2的双赢局面。如,云雾乡推行“公司+农户”模式,由奉节县源政农业有限公司负责蔬菜技术指导和定点定向销售,农户负责订单生产,2020年实现蔬菜销售额2000万元。二是协会协同包销。成立蔬菜、茶叶、脐橙等10个产业协会,组织带领农业企业协同包销,共享行业政策、市场行情等信息,提供销售保障。对接各类平台商、连锁商、大型采购商,畅通销售渠道。引导农业企业参加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品牌推介等活动,搭建橙博会,借助西部农交会、电商贸易洽谈会等平台,从各自为战转变为抱团发展。三是互联网线上包销。筹建农业物联网、奉节脐橙数控中心等大数据平台。依托京东、天猫等平台,积极培育网销平台经营主体2812家,微商主体突破1万家。如,重庆市夔山里二娃子食品有限公司,在淘宝、天猫、抖音等平台,销售脐橙、腊肉等农产品,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以上。2020年,全县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13.8亿元,同比增加20.6%。
奉节县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