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农经信息

蚕宝宝住进“小楼房” 石蟆养蚕达人发明专利带动乡亲共致富

发布时间:2021/01/18
来源:农经司
[ 打印 ]

  在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养蚕达人”朱代金自己摸索出一种养殖蚕用的升降装置,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又能优化养殖效果桑蚕都能住进“小楼房”了!

  朱代金是重庆金桑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2019年,他回乡创业,在江津区石蟆镇关溪村、天旗村建设了1700余亩蚕桑园,创办了公司。由于蚕桑养殖产业生态、绿色,不需要太多的壮劳力,较适合当下农村现状,很快得到当地群众的积极响应,加入到桑蚕养殖队伍当中,实现脱贫致富。朱代金的桑蚕产业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发明的立体养蚕装置与普通模式的区别,在于用隔板一层层搭建而成,约10米高,采用滑轮装置,人可站在上面实现升降,对“每层楼”桑蚕进行管理这个立体养蚕装置还申请了专利!过去养蚕最多搭4层,现在能搭10多层,节约了场地、人力,而且还能搭建恒温水帘系统!革新了养蚕技术,实现了一年养桑蚕18批次,蚕茧产量超过8万公斤,产值达400万元。

  蚕桑产业不仅成为了当地特色产业,还解决了群众的就业问题。朱代金除了免费为村民培训种养殖技术外,还鼓励村民到基地务工,特别是残疾人、贫困户、低保户等特殊人群,累计吸纳务工人员超过300人次。

  2020年,朱代金的金桑农业有限公司在关溪村(困难村)实行了股权化改革,通过流转土地、务工、入股分红的方式带动了3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今后,他将在做好桑叶茶、蚕丝被等产品的基础上,拓宽其它门路,将技术继续普及给广大村民,实现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带动大家一起共同致富。

  重庆市江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