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农经信息

陕西省咸阳市:稳增收 树信心 拔穷根

发布时间:2020/01/16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在这上班非常好,不但能增加收入,还能照顾孩子。”说到自己的工作,泾阳县王桥镇社树村贫困村民王莉告诉记者。王莉儿女在上学,平常仅靠种庄稼和打零工维持全家开销。目前,她在桥底镇沟尔上村就业扶贫基地睿驰科技工作,每月平均收入三千多块钱,成了“上班族”。在泾阳,像王莉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借助扶贫产业、社区工厂等,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奔向脱贫致富之路。

  近两年,泾阳县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双业双扶双防”(产业就业、扶志扶智、防风险防返贫)为抓手,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下已入冬月,寒气袭人,冬意渐浓。云阳镇大里村村民王林却忙得不亦乐乎,一大早,他便来到温暖如春的大棚里为水果西红柿苗掰芽子。

  “苗子顶上芽子长得太高,养分都跑上去了。把芽子掰掉,果子吸收的养分就多一点,长出来的果子个大味道甜,能卖个好价钱。”王林跟工友一边掰芽子一边说。

  王林一家五口人,儿子在读书,两个老人身体不好,自己过去跟媳妇靠务农和打零工维持生计。2015年他开始在泾阳淇辉蔬菜专业合作社务工,每月可收入三千多元。同时,他利用合作社的优势借助产业扶贫资金自己也建起了两个蔬菜大棚。

  王林上班的泾阳淇辉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余亩,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40座。40户163名群众入股分红每年每户分红4000元,扶贫产业资金带动80户280人每户每年增收1500元。组织贫困人员培训20余场次,帮助贫困人员掌握种植技术,贫困人员园区务工16人,其中长期务工2人。

  “扶贫产业就是好。现在我自己的大棚每年纯收入三四万,加上我务工收入,一年收入六万多,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王林高兴地说。

  像王林一样,三渠镇同官张村村民王小利通过同官张村就业扶贫工厂在家门口就了业,从事手工挂面生产。

  “过去我给别人打零工不稳定,在这边工作环境好,风不淋雨不晒的,也不累,每天八十元,除下雨不上班外一个月收入也还可以。”王小利说。

  据同官张村支部书记王萌介绍,扶贫工厂主要生产手工挂面,采取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相结合方式,计件取酬,方便员工就近就业,灵活就业。目前共吸纳周围群众13人,其中贫困户、残疾人共8名,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同时,村上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采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2018年10月份带领全村剩余劳力和部分贫困户种植了金银花55亩,两年丰产后预期每亩收入8000至10000元。

  近年来,泾阳县以抓好27个省市级龙头企业和31个省市级园区的带贫益贫工作为重点,全县参与产业扶贫的市场主体已达140个,与市场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的贫困户5494户,有中长期产业的贫困户达到2933户。做优做强黑白红绿“四色”产业,打造形成“王桥屈家香菜”“桥底刘孟樱桃”“安吴薛家番茄”“桥底阴郭锦鲤”“兴隆双槐花椒”“口镇紫皮大蒜”等具有区域优势的10个特色产业小镇,及“奋斗柿”“泾番一号”“布步高升”手工布鞋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品牌。

  同时,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全县建成社区工厂54家,吸纳就业9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16人)。利用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开发364个岗位,将符合条件需要纳入公益性岗位保障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通过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公益专岗和城镇公益性岗位,共安置贫困劳动力611人。先后举办招聘会14场次,提供就业岗位5500余个,举办就业创业培训班8期,培训群众279人。开发就业岗位677个,安置特困人员638人,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

  咸阳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