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河区紧紧围绕“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以小麦、肉羊、设施蔬菜等为主导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要素聚集和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探索复合型产业融合模式为重点,着力构建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力争将园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沿黄河经济带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京、津、冀、沪、港绿色安全农畜产品供给地” “连接东南亚、衔接中东欧、走出内蒙、走向世界的‘一带一路’节点上的农畜产品国际贸易大平台”和“农村牧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样板区”,辐射带动临河全区乃至内蒙古全区。
一、典型做法
1.做优现代农牧业,不断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一是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各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形成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田成方的农业生产格局。二是实施规模化建设工程。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成一大批农旅结合、产业融合示范园;打造小麦万亩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高标准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成大型活畜交易市场,打造全国肉羊“巴彦淖尔价格指数”。三是实施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工程。临河区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进行以奖代补。各类订单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61%,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在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的领军作用日益凸显。四是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成立内蒙古河套农牧业技术研究院,引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强大农科团队,先后开展院地合作和肉羊产业科研项目开发合作,为园区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五是实施品牌化打造工程。紧紧围绕市场对“河套” “巴盟”的认可度,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认证,3个国家驰名商标,25个自治区著名商标,22个巴彦淖尔市知名商标。六是实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地膜、秸秆、畜禽粪便基本资源化利用)目标,全面降低污染因素。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效益。一是围绕龙头企业密切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达到7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27家,市级47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构建“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农企利益联接模式,土地产业化经营覆盖率达到90%,农民人均来自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到13000元。二是围绕龙头企业实施补链式、嵌入式招商。立足六大支柱产业(粮食、油料、脱水菜、绒纺、乳制品、肉类)、四大特色产业(番茄、制药、酿造、炒货),把拉长产品链、补齐产业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打造集“种植、养殖、加工、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牧业产业链,提升“农字号”企业整体适应市场需求的供给能力。三是围绕龙头企业狠抓产业化基地建设。紧紧依托恒丰、兆丰、富川、草原宏宝等龙头企业,按照优质化、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建成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3.实施“农业+”战略,大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是推进“农业+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深入实施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以及环城、环路、环田、环村、环渠“五环”国土绿化工程,深度挖掘蒙元、农耕、边塞、羊产业文化,大力发展农家乐、采摘园、开心农场等体验项目,打造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新业态,全方位开发旅游资源、推介旅游项目,着力打造自治区西部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二是推进“农业+电商”,实现农商互联。提升羊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和京东线上“河套馆”运营水平,不断完善富强五组、八一联丰等电商示范村的基础设施,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整体包装推荐“天赋河套”地域标志、品牌,助推羊肉、面粉等名优特农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实现“鼠标一点、行销天下”。三是推进“农业+物流”,畅通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托京藏高速、京新高速、临哈铁路、甘临一级公路等国家重要交通动脉交汇临河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国家级B型保税物流中心和铁路货运中心,打造自治区西部最重要的集通关、保税、商贸、物流、仓储、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二、经验成效
经过一年来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的共同努力,临河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基本完整,三次产业融合更加紧密,利益联结共享、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成效凸显。
1.打造了一批竞争力持续提高的全产业链条。一是园区内商贸流通和交易仓储体系日趋完善,园区年冷链物流运输能力达到12万吨,建成大型专业化农贸市场7个,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量占总交易量比重达到15%左右;二是农产品加工体系更具规模化,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总产值比值由1:3.1提升至1:3.3;三是产品认证能力明显提升,10个“三品”产品、2项地理标志申报顺利,3家企业、5款产品首批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
2.培育了一批融合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一是涉农龙头企业更为壮大,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8家,带动农户4万户。二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更加规范,园区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10个(种养大户449个,家庭农场144个,合作社17个),累计达到3723个(种养大户2333个,家庭农场528个,合作社862个),新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3个,累计达44个。

农村经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