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农经信息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经验做法(辽宁篇)——盘锦市大洼区示范园(上)

发布时间:2019/08/29
来源:农经司
[ 打印 ]

盘锦市大洼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中,按照示范园创建要求,结合地方特色,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修改完善创建方案,理清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将示范园打造成为本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

一、示范园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

(一)具体措施

1.坚持规划先行。根据空间特点,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三产融合项目点。空间上,将园区划分核心区和拓展区。以新立镇全域为核心区,面积为9万亩,运用一产带动三产,拉动二产发展,通过两区建设提高园区在空间、功能及产业上的联结。拓展区是园区的周边区域,以核心区带动拓展区的现代农业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布局上,按照“一心、两区、“一带一路”、七星、一园、多节点”进行总体布局建设。“一心”以杨家村为主要区域,建设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两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功能的认养农业区和高效农业区;“一带一路”是沿主要道路形成的空间发展轴和产业发展带;“七星”是以7个行政村主要对象,以“一村一业”为产业发展方向,以三产融合为主要出发点,形成“三产七星”的发展格局;“一园”是以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及农业电商等为特色的小微企业产业园;“多节点”是由园区产业融合重要的农业生产、加工和休闲的项目节点组成。

2.坚持多业态融合发展。园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打造成多业态复合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以稻田的综合种养实现农业内部融合;以“农旅双链”实现功能拓展型融合;以认养农产品深加工形成的农业产业链延伸;依托物联网、农业电商平台、农业新科技、新品种等,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生产水平,打造新技术渗透型融合模式。

(二)取得的成效

为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成立了园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四个专项行动小分队,建立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考评激励机制、人才引进、土地使用、资金投入等政策保障体系,确保示范园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建设国家级“互联网+认养农业”先行样板区为目标,以重点推进的“小二酒舍”“认养基地”等22个项目为抓手,突出模式创新示范、产业融合示范、品牌引领示范、城乡统筹示范“四个示范”作用,园区产业体系日益鲜明,多元融合模式日趋成熟。

1.模式创新示范——“互联网+认养农业”模式。以“互联网+认养农业”模式为突破口,通过认养方式提升“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系列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主要特色有:一是可视化运行。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可视。二是生态化生产。实现古法种植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产出生态、高效、优质稻米农产品,确保全程绿色无公害。三是公司化运营。成立认养农业公司,推行自主和托管两种认养方式,并依托淘宝中国“大洼馆”、1957农场APP等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今年,认养稻田面积达到1.2万亩。

农村经济司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