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农经信息

江苏省昆山市: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下)

发布时间:2019/08/02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四是分类建设,搞好同步管理。根据当前村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目标定位不尽相同现状,实行因村制宜,分类施策。2014 年新一轮镇村规划为蓝本,将全市 578 个村庄划分为规划发展村庄和一般村庄,开展分类建设,搞好同步管理。220 个规划发展村庄严格按照三星级康居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年度目标任务有序推进,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康居特色村, 乡村振兴示范村。并在此基础上,每个区镇力争打造一个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亮点村。一般村庄认真落实农房风貌管控规定,大力开展农房翻建,凸显“白墙黑瓦,清清爽爽”水乡特色,并按照“干净、整洁、有序”标准,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大“三清一改”工作力度。近期明确搬迁撤并类村庄,认真开展摸底调查,确保心中有数,做到建设停止,但长效管理同步,对现有农户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保障。

五是创新考核,压实基层责任。出台《昆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以督查促整改,以考核促提升,全面发挥“红黑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促进作用。从城管、住建、水务、农业农村、卫健等部门抽调 12 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专班,重点围绕农村垃圾处置、农村水环境管护、农村公厕管护、村容村貌提升四个方面 15 项内容,根据“红黑榜”评分标准,通过日常巡查、随机抽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分若干小组对全市 11 个区镇、166 个行政村(涉农社区)、578 个自然村开展考核评分全覆盖。每个月发布自然村“红黑榜”,每季度发布行政村“红黑榜”,每半年发布区镇“红黑榜”。并动用媒体力量,对“红黑榜”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市纪委监委全程参与“红黑榜”考核工作。充分运用督办、约谈、调离等手段,倒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体责任落实。

六是加大投入,奖罚导向分明。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人居环 境整治工作投入力度,市级财政优化整合涉农资金,设立数亿元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项经费,撬动区镇财政按相应比例增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导向作用,市级财政拟按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户均 2 万元,农房出新户均 1 万元,特色亮点村打造镇均 1000 万元进行奖补,提高基层工作积极性。按照“奖要奖到心动,罚要罚到心痛”的原则, 将“红黑榜”考核结果与区镇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村干部年终报酬直接挂钩,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考核结果在村干部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将“红黑榜”考核分值列为村干部年度考核加扣分项目,获得红榜的行政村每次加 1 分,进入黑榜每次扣 1 分,利用奖惩导向,压实基层责任。

七是注重引导,激发参与热情。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宣传平台,营造“政府主导,人人参与”的整治工作氛围。定期编发乡村振兴工作简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报,推荐各区镇、 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取得的先进经验,以先进带后进, 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面貌提升。充分利用昆山日报、昆山电视台、昆山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开设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版,及时发掘先进典型,发挥榜样正面导向作用。放大“周庄方案”效应(评定为卫生示范户,每户每季奖励250元)。

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