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农经信息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经验做法(吉林篇)——松原市乾安县示范园(上)

发布时间:2019/07/29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及示范园创建工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工作领导小组(乾委[2018]16号),同时成立乾安县国家农村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园管理委员会,与赞字乡园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具体负责示范园建设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工作。

一、示范园创建过程中采取的典型做法。

1、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推动延伸产业链条。强化政府支持和引导,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紧密结合聚太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自身发展需求,积极引导公司挖掘本地特色农业资源,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拓展业务领域,以利用电厂循环废水余热给温室大棚供暖为切入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逐渐由一个单一的生物质电厂发展成为一个以生物质发电为核心业务,涵盖秸秆收割、物流运输、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及相关技术输出服务,发展成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龙头企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聚太模式

2、以开放合作为支撑,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示范园注重积极谋求开放合作, 通过运作机制、功能平台、重大项目、创新资源等的共建共享,推动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的种植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市场网络资源优势,推动聚太公司与山东寿光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种子种苗培育、配肥等技术、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方面全面开展合作,推动公司+农户”“科技+农户等特色农业产业模式加快发展。并借助山东寿光集团的集团技术优势、营销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积极引导和带动一批涉农企业到示范园建设发展,为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科技化、生态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3、以农民利益为核心,强化利益联结机制。聚太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博瑞生态农业等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方式,在企业与农民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培育壮大一批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反季节果蔬种植基地项目,推动成立6个农业合作社,辐射周边九个乡、122个村共建设大棚405栋、带动1000多户农民增收。生物质热电联产(基地)项目推动成立了8个秸秆收购合作社,辐射半径达200公里,每年收购农作物废弃物55万吨,可发电4.2亿千瓦时。二是积极吸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博瑞公司与农户签订承包协议,农户种植大棚每栋获1.5万元,产量超过博瑞公司规定基数部分,农户还可分红30%。三是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聚太公司以每公顷每年6000元的价格流转赞字乡敢字村和女字村村民土地,与118户农民签定了土地流转合同,共整合土地715公顷,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用地支持。

4、以政府投入为保障,着力完善城镇功能。乾安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依托区位优势,立足产业发展,以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规模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核心问题为落脚点,通过土地的规模化、集中化综合整理开发运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清洁工业与商贸物流服务业,拓展农业观光等生态旅游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动新型居住社区建设,加大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供给,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努力探索产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道路、新模式,推动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市民化。

电厂

 

农村经济司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