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农经信息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经验做法(重庆篇)——重庆市潼南区示范园(上)

2019/07/12 农经司

重庆市潼南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主要涉及柏梓、崇龛等2个镇16个村,规划面积约28平方公里,涉及农业人口4.83万人,其中务工人数2.5万人。示范园以柠檬、蔬菜、粮油、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为主要产业,一二三产业比重为5:3:2。以柠檬为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柠檬种植面积2.8万亩,主栽品种为尤力克,年产量4万吨,年加工柠檬2.7万吨,加工率67%,加工产值8亿元,鲜果及加工产品主要通过加工企业的内销、出口营销网络和电商销售到俄罗斯、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示范园按照一带+两区+一中心合示范园总体定位,统筹布局柠檬生产、加工、研发、物流、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板块,构建起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柠檬产业发展新格局。创建的典型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优绿色链。以提升品种、品质、品牌为路径,强化生产全过程管理。建成柠檬脱毒种苗繁育中心,确保种苗安全。制定柠檬标准园种植及管理技术规程,新建柠檬基地和老基地提档升级全部按技术规程执行。实施推广柠檬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全面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开展农业投入品固体废弃物回收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产品安全体系,建立溯源系统,逐步实现生产过程全程追溯。

(二)做精加工链。以加工引领产业发展。专门划定2.8平方公里建食品加工园,入园规模以上柠檬精深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30万吨。与高校及科研单位深度合作,建立柠檬产业研究院、柠檬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平台,新建无菌冷灌装饮料、NFC柠檬果汁、柠檬生物天然化妆品、柠檬果胶四条生产线,建设柠檬常温灭菌保鲜中心及冷链物流,深度开发柠檬养颜、养生功效,生产出柠檬食品、护肤品、生物医药和保健品4大类300余品种的柠檬精深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提升6—20倍。

(三)做强营销链。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注重线上线下联动,让潼南柠檬畅销国内、走向世界。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重庆潼南国际柠檬节,与国内外企业家、客商签定合作协议80项,签约总金额124.5亿元。搭建中国柠檬交易网,建设柠檬交易中心,成立阿里巴巴线上营销中心和淘宝、京东等网络销售平台,带动发展本地柠檬电商20余家,建成全国7大区域近百家直营店。潼南柠檬搭乘一带一路快车,出口俄罗斯、德国、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填补了渝新欧班列生鲜空白。2018年,汇达柠檬带动全区出口柠檬鲜果3.5万吨、总值5468万美元。

(四)做实利益联结链。重点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利润二次分红+奖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二产到三产销售分红等5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投入财政资金585万元实行股权化改革,通过建立各种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18年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区平均水平3000元以上。

(五)做活融资链。建立完善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导向、社会资金投入为主体的园区建设投入机制,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统筹整合涉农部门资金用于园区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担保贴费等方式,每年撬动不低于1亿元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进一步创新投资方式。

(六)做宽功能拓展链。深度开发农业产业的健康养生、科普、休闲观光、自助采摘等功能,建设柠檬小镇,打造田园综合体,举办柠檬节” “玫瑰节” “菜花节等乡村旅游节会,接待游客104万人次,旅游收入5.2亿元,促进了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农村经济司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