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农经信息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经验做法(甘肃篇)——张掖市民乐县示范园(上)

发布时间:2019/06/27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民乐县自示范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进一轴四区”“一带四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形成了特有的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典型做法

民乐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民乐生态工业园区核心区,涵盖食用菌产业园、中药材加工产业园、六坝田园综合体、方舟温泉水世界、海升集团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项目、戈壁设施农业示范园等,辐射周边各镇,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人口约33000人,2018年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69元。示范园创建类型为延伸农业产业链型,以戈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旅游作为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作为运营主体,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一产、二产、三产不同组合模式的融合发展体系。

(一)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一是戈壁农业创新集约发展。按照政府扶持、农户参与、科研支撑、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依托海升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园,全县新建高标准设施农业1000亩,更新改造设施农业1000亩。进一步扩大非耕地食用菌产业园建设规模,拓宽延伸产、加、销产业链条,建成发料场1座、有机肥料饲料场1座,力争园区食用菌生产面积达到2500亩。二是中药材产业循环绿色发展。深入推进中药材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完善升级已有的产业链,发挥示范园内的绿色循环经济效应,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快速发展,着力构建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努力建设集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交易于一体的中药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推动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三是休闲农业旅游开放发展。突出戈壁荒漠农业和河西农业民俗文化等特色,深入挖掘丝绸之路农耕文化,以海升集团戈壁设施农业示范区、滨河酒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方舟温泉水世界游乐健身中心为依托,积极打造集现代农业观光、有机农产品采摘、特色产品展示、生态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壮大龙头企业运营主体,带动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一是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戈壁农业、中药材加工仓储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拉长加粗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争取利用3-5年时间,每个特色产业至少培育出2-3个规模较大、技术先进、带动力强、品牌优势明显的支柱型龙头企业。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食用菌、中药材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一批县域特色型、新兴产业型、生态循环型、休闲观光型、园区集聚型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成熟一批、成功一批,争取2020年底,全县家庭农场累计达到50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到1800个,争创国家级专业合作社5个,省级专业合作社20个,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三是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利用行业协会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等工作,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涉农院校、科研院所成立产业联盟,通过共同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融资拆借、共有品牌、统一营销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采取政府购买、资助、奖励等形式,引导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提供公共服务,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工作。

(三)创新金融支持手段,破解产业融合融资瓶颈一是探索实践产业链金融模式。积极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加强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险额度。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推广两权抵押贷款激活农村金融资产,为农村三变改革提供金融支持。二是创新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的入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企业债券,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开拓长期、稳定、规模化的融资渠道;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形式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小微企业发展。

农村经济司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