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农经信息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经验做法(福建篇)——武夷山示范园(上)

发布时间:2019/06/27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201712月,武夷山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单位,20192月被确定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示范园的类型为茶产业产城融合型,属全国唯一的县级茶产业产城融合示范园。近两年来,武夷山市认真按照关于创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的有关要求,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茶农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示范园包括星村镇、兴田镇、武夷街道、岚谷乡等四个乡镇56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为1558.43平方公里,人口约12.39万人。在册茶山面积14.8万亩,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10.7万余人,现有注册茶企业4500家(不含未注册的茶叶作坊约5500家),规模茶企231家,通过SC认证企业630家,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17家,茶叶合作社145家,茶叶类证明商标9件,驰名商标4件,著名商标45件,知名商标2202018年干毛茶总产量2.56万吨,茶业产值28.16亿元,茶业税收4616万元。茶园亩均产值10068元,约为全国茶叶亩均产值3818元的2.63倍。

示范园创建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及经验成效如下:

坚持转型升级,促进三产融合。一是建设茶旅小镇。二是发展茶旅项目。三是建立茶叶发展平台。四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品牌战略,拓宽茶叶市场。一是认真落实现代茶业产业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加强了商标品牌保护。全力抓好全国茶产业(武夷岩茶、武夷红茶)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福建武夷山)创建工作。

注重生态保护。全力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保护好产业发展绿色屏障。着力治标。2018年以来,制定实施了10项长效管控措施,全市累计拔除茶山2.73万亩、山场复绿1.34万亩。注重治本。委托福建农林大学负责,对我市茶产业发展进行五年发展规划编制,20186月启动第二次茶产业普查,旨在全面掌握全市茶业生产、加工、销售及茶山、茶企建设情况,为科学规划茶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培育产业规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设香江茗苑、武夷星、福莲茶庄园、茶言精舍等集茶叶加工、旅游观光、品牌文化宣传为一体的工业旅游茶企业,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鼓励茶企茶农利用公司+农户和组建茶叶合作社等方式抱团发展,引导和规范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

坚持质量兴茶一是构建可追溯体系。二是强化源头管理。三是完善武夷茶标准。四是加强茶叶质量检测。

坚持龙头带动,提高发展能力。一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二是加强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三是有计划、分批次扶持一批有条件的茶企逐步在新三板或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以项目为抓手,依托项目带动,促进茶产业产城融合重点推进武夷香江茗苑、黄村茗川世府、正山堂茶产业融合综合体、武夷山茶旅小镇、香江·茶人小镇等一批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重点项目。

 

农村经济司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