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蒙蒙细雨中,记者见到俞李刚时,他正在合作社田里忙碌。他扳着手指头告诉记者:280亩农田已完成锄草、埋设水管、育肥、放水等准备工作,雨过天晴后就着手围网,4月播种水稻,5月初放养蟹苗……
俞李刚是惠萍镇惠安村人。2015年,他在336省道惠萍镇交界处的“三角地带”经营一家砂石堆场,主要出售黄沙、水泥、混凝土等,一年收入少说也有几十万。
近几年,这片占地近50亩的“三角地带”里陆续聚集起22家小企业,大多从事废品收购、商品混凝土加工、木制品加工等,严重影响了镇村环境。
去年3月,俞李刚收到了镇上的限期拆除通知书。按照当地“散乱污”企业整治部署,作为市区“东大门”的惠萍镇把这片“三角地带”列为整治对象,对每个违建场所都排定了整改关闭时间。
俞李刚是个明白人。开展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关停“散乱污”企业,这是政府在为老百姓办实事,自个儿应该支持。可砂石堆场关闭了,接下去要做点什么生意,俞李刚一时没了方向。
俞李刚的心思,也引起了惠萍镇党委政府的关注。镇上分管领导黄海彬多次和俞李刚沟通,想方设法帮他出点子、找路子。
与此同时,惠安村的500多亩土地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机耕路、水电、管网一应俱全,正“待字闺中”。村党总支书记施冬平找到俞李刚,带他实地察看,鼓励他回来承包土地搞种植:就凭你经营企业的干劲和本事,一定能带动周边百姓和村集体鼓起“钱袋子”。多次沟通、几番取经,俞李刚终于打定了主意。
去年11月,俞李刚的砂石堆场全部清理完毕。其后没多久,他拉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启东市圆光头谷物种植经济合作社,和村里签订了280亩高标准农田的承包合同,采用稻蟹共养模式,合同一签就是十年。村民的土地按每亩650元到800元不等给付租金,村集体收取每亩100元的管理费。
为确保开门红,俞李刚不但请来稻蟹共养的能人当合伙人,还以20万元年薪聘请了两位技术专家坐镇。目前,来合作社打工的村民有几十人。“合作社种植的稻米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扣蟹将远销到河南甚至新疆等地,预计亩产值能超过5000元,带动周边百姓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俞李刚信心满满。
惠萍镇党委书记黄健说,环境就是民生,关停“散乱污”企业,可以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当然,对关停的企业,我们也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进行转型,发展新的产业,能有新的发展。”
俞李刚转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原先的“三角地带”也一改“容颜”。目前,22家“散乱污”小作坊全部清理并复垦完毕,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和树木移栽。今年下半年,这个占地85550平方米的区域,将建成一个集教育、科普、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公园,周边老百姓休闲、娱乐、健身又有了一个好去处。
启东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