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农经信息

种草莓成农民时尚职业——看白兔“莓二代”成就甜蜜事业

发布时间:2019/03/21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亲,给您包邮”“这批草莓不多了,想要的抓紧咯”……35日,白兔镇刚满27岁的90后莓农陈越在她的微信群里和顾客聊得火热,不到10分钟就有5人下了单。

从去年10月份开始,陈越家的农场每天都会接待周边市区的顾客。她家3亩多草莓供不应求,真正成为了紧俏货,价格一度卖到了50块钱一斤,亩产效益也飙升到5万元。见到销路这么好,去年我们又承包了8亩地。陈越说,等到大棚搭建好,就可以大干一场了。

陈越是嫁过来的媳妇,结婚、生娃、再求职,她碰了许多钉子,不是工资不满意,就是工作时间太长、离家太久,后来受身边朋友影响,她决定和公婆一道种草莓,做一名地道的莓农。

现如今,在白兔,年轻人种草莓已经成为一个很时髦、很有景的职业了。镇江市草莓协会会长唐山远介绍。近年来,随着白兔草莓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当地年轻人加入了这一队伍,他们之中有白领、退伍军人、普通打工者等。

去年在常州做白领的年轻人李俊鹏给我打电话,问镇里还有没有地,他想回家种草莓。唐山远回忆。马里村村官李兰的爱人鲁涛,在到白兔镇探亲时发现草莓的钱景,竟然辞去了国企的工作,与李兰一起扎根在白兔种起了草莓。谁说农田里刨不出钱,我们的草莓园里,不仅有钱,还有梦想。鲁涛说。

37岁的莓农章启祥把自己当做正儿八经的职业农民看,立志要做出比老一辈翻几倍的业绩。与老一辈追求产量相反,章启祥的草莓园常年使用生物菌肥,种出来的都是有机草莓。这些不打农药的草莓果然口感好得多。远道而来的山东滨州客人李念在品尝了章启祥的草莓后赞不绝口。

这几年,由于过硬的技术、新颖的理念,这些新时代职业农民已经逐渐在当地崭露头角。我们利用网络和顾客的口耳相传,将白兔草莓品牌推向了全国,现在许多外地客人都会慕名而来,尝尝我们的草莓。章启祥笑着说。

11年前,樊忠在朱古隍村的草莓园正式开张了,回想起当年,草莓成熟正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草莓是种出来了,我又怕它们烂在地里。樊忠永远都记得,那时候草莓销路并不好,他总是骑着那辆老旧的摩托车,把草莓带到城区南门、北门等各大菜场去兜售。尽管如此,草莓卖到5块钱1斤都难得很。

您在百度导航直接搜樊忠家庭农场,直接导航过来就行了。樊忠在微信上给前来采摘草莓的顾客发信息。经过8年的摸索,樊忠积累了一大批回头客。为了留住客人,樊忠搞起了农家乐,种起了各种果树,卖起了各种农产品。这两年,他的农场越做越红火了,每年收益近30万元。

收益的提升源于理念的改变。樊忠等年轻莓农是镇里草莓技术课的常客,只要镇里通知,他们一早就会带着问题过去听课。2018年,白兔镇开始推广大棚草莓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受到了陈越、樊忠等人的欢迎。以前老一辈人种草莓,生怕烂了一颗草莓,但是那时候用农药,草莓卖不出好价钱。我们现在将品质提上去,哪怕烂了一半,总体收益还是提升了,还能留住许多回头客。樊忠说。在认真核算过技术和人力成本后,樊忠想要集中精力把自家的农场做精致,提升单位亩产量和价值。

深入调研和思考,让青年莓二代快速成长了起来;思维改变,效益翻倍,让草莓种植成为年轻一辈的职业新宠。白兔草莓,后继有人了!唐山远感慨。

句容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