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农经信息

乳山牡蛎: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军品牌(上)

发布时间:2019/02/21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从以往的论堆卖到现在的论个卖,从本地自给自足到全网供不应求,从名不见经传的海产土货到享誉国内外的生鲜大咖”……短短几年时间,凭借品质好、品种优、品牌响,我市跻身全省乃至全国牡蛎产业新高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牡蛎之乡

目前,我市牡蛎养殖面积8万亩,年产量30万吨,一产产值24亿元,养殖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县级单位均居首位,是中国北方牡蛎第一市、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乳山牡蛎也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山东省优秀地理标志产品

品质为先,生态海区养育肥美牡蛎

成品乳山牡蛎壳长能够达到15厘米至18厘米,肥满度能够达到18%20%,较国内其他地区同类产品高58个百分点。市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说,与野生牡蛎的生长条件一样,乳山牡蛎靠滤食微藻等天然饵料生长。我市海域潮流通畅,90%以上养殖海区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标准,是国际上适宜牡蛎生长的生态海区之一。

我市地处北纬37度,海岸线长达199公里,境内两大入海河流为海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促进了海洋基础生物的繁殖和生长。适宜的温度盐度、肥沃的水质以及丰富的基础饵料,使乳山牡蛎具备了个头大、肥满度高、肉质爽滑、味道鲜美等一系列品质。据经专业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鉴定,乳山牡蛎每100克牡蛎肉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锌、铁、锰、硒、铜等,均优于其它地区产品。

考虑到养殖规模不断增大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为维护海域生态环境,我市启动了总规划48万亩的海洋牧场项目建设,在对海区进行摸底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现代海洋牧场规划实施方案,按照统一布局规划、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地理标识四统一原则,打造集育苗、养殖、研发、集散和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海洋牧场综合体。目前,一期5000亩的以牡蛎为主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已启用。

为规范海域养殖作业,我市严格管理各类海洋作业船只,避免不达标船只进入养殖海域,并定期检测养殖区内氨氮、重金属、大肠菌群、浮游植物等各项指标,根据指标变化合理规划养殖生产,避免过度养殖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针对养殖户技术滞后的实际,我市不断探索改良现有的牡蛎养殖技术,在普及推广秋播春收养殖模式基础上,创新研发了牡蛎筏式生态育肥养殖技术、牡蛎魁蚶立体养殖模式、牡蛎与海藻生态轮养及间养模式等新技术,制定了《太平洋牡蛎筏式生态育肥养殖技术规程》《牡蛎与龙须菜浅海生态间养技术规程》等,通过降低牡蛎养殖密度,增加牡蛎与藻类等生物的生态互补,使养殖海区空间、饵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提高产量的同时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目前,我市海水养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海水池塘和滩涂贝类健康养殖示范区、浅海牡蛎健康养殖示范区等示范区,实现浅海底栖贝类底播增养殖模式、筏式贝类生态化养殖模式等贝类养殖模式辐射面积4万亩。

                                                                                  威海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