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对贫困户杨志勤来说,是激动且幸运的一年,也是要靠双手奋斗的一年。因为去年年末,他领到了韩城市西川社区的新房钥匙,他要好好挣钱,搬进新房。而这一切的都离不开扶贫工作队员师凯亮跑前跑后的扶持。
2016年5月,师凯亮被派往韩城市板桥镇香山村,成为一名扶贫工作队员。虽然对扶贫工作饱含热情,但从小在城里生长的师凯亮,从未接触过农村工作,接到这个任务时,内心十分忐忑。
香山村地处板桥镇南梁,由涺峰村、香山村、嵬峰村、林峰村(贫困村)合并而成,地域面积广阔,村民居住较为分散,是典型的山区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76人,主要经济作物为花椒、核桃。2017年人均收入约11500元,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村里除通村路是水泥路外,通往各组的30余公里路全部是土路且较为狭窄,村民安全饮水尚未解决。
初到香山村,师凯亮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彻底摸清致贫原因。同时与镇、村干部沟通,掌握村情民意。针对村里的实际情况,把解决村民行路难、吃水难作为师凯亮的首要工作任务,和村干部一起,积极与水务局衔接,争取项目支持,新建集水塔13座,铺设输水管2万米,解决10个小组7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通过所在单位发改委与交通局对接,争取道路建设项目,完成村级道路硬化24.8公里,极大改善了村里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在师凯亮看来,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户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脱贫致富,这一点在杨志勤身上得到了验证。
杨志勤是香山村吕村组的贫困户,家中共6口人,仅有他和妹妹两个劳动力,妻子智力二级残疾,还有年迈的母亲和2个孩子。第一次走进杨志勤家,家里只有两间土坯房,连院墙都没有,生活极其困难。走访中师凯亮发现,杨志勤依赖思想严重,日常生活主要靠低保金。
通过和镇、村干部对杨志勤家进行研判,师凯亮制定了可行的帮扶措施:为杨志勤申请花椒苗,帮助他对10亩耕地进行整理,重新栽植花椒苗。邀请农业局专家手把手培训,指导其科学种植。同时,联系市扶贫办,为杨志勤申请1万元扶贫资金,入股板桥镇王村高新特香菇种植基地。与镇劳动保障所联系,争取到村级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
尽管如此,但杨志勤的脱贫积极性一直不高。师凯亮和镇、村干部多次到其家中劝说,效果也不明显。对此,师凯亮和村干部“策划”了一些活动,让杨志勤参与和感受,激发他的内生动力。师凯亮带领杨志勤和村里其他贫困户参观南湖公园、文史公园等重点项目。随后,村里又举办“香山村首届乡风建设表彰大会”,表彰脱贫先进标兵。会后,杨志勤主动找到师凯亮说:“之前村里有几户贫困户,家庭情况都不好,今天看了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也想自力更生,过上好日子。”
有了脱贫决心,杨志勤务农增收更有干劲,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现如今杨志勤领已到西川社区的新房钥匙,谈到下一步打算,他有信心地说:“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挣钱装房子,早日住上新房享受生活”。
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