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农经信息

萧县挖掘资源优势谋发展

发布时间:2009/06/04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萧县去年完成财政收入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35.1%,创历史以来最高增速;实际利用外资31亿多元,同比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2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0.4亿元,对于这个经济欠发达区域出现的显著变化,宿州市委常委、萧县县委书记孟宪会说,关键在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意发现、发掘和发挥贫穷落后地区的各种资源优势。

萧县地处皖北平原,受多种因素影响,多年来经济发展落后于周边地区。近年来,萧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创新实干、跨越发展”的主题,在全县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逐步认识到,只有发现、发掘、发挥自身优势,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大发展。因此,萧县的许多优势得到认识和发掘。一是具有发展与大城市配套的工业项目的区位优势。萧县地处黄淮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距济南、郑州、合肥、南京等大城市的直线距离均在300公里左右,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国省道、铁路等纵横交错。二是土地优势。萧县是皖北地区土地资源较为富裕的区域,朱圩子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口、圣泉、张庄寨等8个工业园区,能够容纳大量工业企业。三是劳动力优势,萧县拥有各类技工培训基地20多个,有30多万高素质的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突出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在此基础上,萧县招商引资大打优势牌,锦丰、清大、天瑞、维维等知名企业的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萧县,形成煤炭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医药、新型建材发展等四大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萧县县委、县政府还注重发掘产业链。经过多年发展,萧县农业资源成长极快,优质粮、棉、油等农产品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为食品加工业、畜禽养殖业、肉食品加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于是,萧县加快优势产业培养,启动实施了“百千兴业富民工程”,全县新建在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00多个,新建在建猪场200多个。商品猪牛羊出栏200多万头,家禽、特种养殖年出栏2000多万只。依托丰富的资源,进一步带动了步强饲料、深圳康达尔、天牧乳业的发展壮大。仅去年,萧县便增加了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20多万农户种植优质小麦和玉米。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安徽省萧县发展改革局)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