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就业与收入 > 就业收入社保消费

民生改善,成就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0/11/30
来源:就业司
[ 打印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民生改善既反映着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更连接着亿万人民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十三五时期,我国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繁荣发展,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比2015年提高0.96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累计招生近52万人,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十三五时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中国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五时期民生领域的成就启示我们,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5年来,我们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我们不放弃一名患者,不放弃任何希望,一个个生命奇迹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正是把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价值尺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国家的发展进步才能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如果说,一切为了人民回答了为谁发展的价值问题,那么紧紧依靠人民,则回答了靠谁发展的动力问题,不断激发出蕴藏在群众中的创造活力与创新潜力。提出新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是重要内容,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深化改革,目的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为人民服务庄严地写进党章,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政策制定、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5年来,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为更多年轻人创业提供舞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催生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新职业与可能性。既有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又有紧紧依靠人民的不竭动力,十三五时期的这一发展经验,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迈上新征程,我们将继续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以更大发展成就,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更大提升。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