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就业与收入 > 就业收入社保消费

金融活水浇灌个体工商户

发布时间:2020/08/24
来源:就业司
[ 打印 ]

  我国个体工商户达8331.3万,解决了超2亿人的就业问题。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不少个体工商户出现了流动资金紧张等困难,金融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大支持力度,让个体经营者能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为其注入资金“活水”,助力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加大资金投放,让个体工商户也能轻松贷款

  记者从人民银行获悉,截至6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高1.1和3.4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其中,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8.5万亿元,同比增长22.5%。

  为了进一步减轻融资负担,金融部门正采取多项措施,鼓励银行向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合理让利。以建设银行为例,今年以来,该行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收费减免范围,共减免和优惠35项服务项目。目前建行信用类普惠金融贷款年利率由年初5.0025%下降为不超过4.2525%,疫情防控相关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至3.8525%。

  创新政策工具,让资金直达个体工商户

  今年以来,在一系列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下,个体工商户融资环境逐步改善,融资效率明显提高。

  6月1日,在前期推出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和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基础上,央行再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通过延期支持工具,央行提供400亿元再贷款资金,鼓励地方法人银行对包含个体工商户贷款在内的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预计延期政策可覆盖普惠小微贷款本金约7万亿元。同时,央行通过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资金支持,预计可带动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约1万亿元。

  融资渠道畅通,支持力度增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上半年,各家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工作人员工作量明显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数量有了不小提升。

  网商银行副行长冯亮介绍,今年3月,全国工商联和网商银行共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超过100家银行加入,希望在半年内帮助1000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计划发起刚3个多月,目标便已完成。

  “截至7月末,分行普惠性小微贷款余额达39.66亿元,较年初增加11.3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1.12%,贷款户数2951户,较年初增加813户,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李兰兰说。

  提升金融服务,为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产品

  个体工商户经营情况千差万别,金融服务需求也多种多样。各地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个性化满足个体户金融需求。

  重庆万州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依据收款二维码创新推出“码上贷”产品,只要个体户满足连续3个月每月收款笔数在20笔以上、金额在5000元以上,即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信用贷款。

  在服务个体工商户过程中,各金融机构也充分感受到这一客户群体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银行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支持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的职责。”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个人信贷部总经理黄自强认为,从银行自身经营看,个体工商户是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体,把他们服务好、经营好,就能够获得双赢。同时,个体工商户也是具有成长性的市场主体,积极帮助他们成长,也是为银行未来发展蓄势。

  工商银行重庆万州分行普惠部副经理杨聃表示,从业务发展角度看,个体户的金融服务涉及银行卡、POS收单、贷款等很多方面,有利于补齐银行业务发展短板,是银行发展的蓝海。

  “个体工商户的普惠金融需求潜力很大,全面覆盖银行的存款、贷款、结算、交易支付等各个业务领域,做好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是当前银行业重要的改革转型目标。”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认为,为更好地解决个体工商户的金融需求痛点,银行业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回归服务大众和实体经济的本源,同时要借助金融科技力量,不断创新产品、风控和服务模式,为个体工商户提供高效、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