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已有多地提出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保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全国所有地市均已实现失业保险金网上申领。专家认为,失业保险正从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向促进就业预防失业转变。
从7月1日起,上海、北京等地对失业保险待遇标准、临时生活补助发放等作出调整,为失业保险“扩围”。记者梳理发现,据不完全统计,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今年以来,已有上海、黑龙江、广西、青海、山东、辽宁、贵州等省份提出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
除了失业保险待遇调整,失业保险保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社部近日印发《关于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的通知》,明确从2019年12月起,延长大龄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失业人员,可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至法定退休年龄。
记者从人社部获悉,为方便失业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按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目前全国所有地市均已实现失业保险金网上申领。此外,多地还发文明确进一步优化经办流程,山西提出各地6月底前在失业保险金线上申领的基础上实现失业补助金等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线上申领;北京明确失业补助金、临时生活补助申领,全面推行“个人承诺”和“全程网办”的经办模式。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认为,在制度理念上,失业保险正从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向促进就业预防失业转变。这意味着,失业保险已不仅是我国社会保险的政策手段,更是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的重要工具,是就业优先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根据就业形势和工作重点的变化,围绕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总体要求,实施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使之在保民生稳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莫荣建议,未来要进一步扩大制度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适应非标准就业人员特点的失业保险制度体系,促进其提升就业技能、提高就业质量。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