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发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署名文章,明确提及“将建立合理分担、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有专家解读认为,这意味着退休人员或许仍须缴纳职工医保。随后,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要求合理划分政府与个人的筹资责任,在提高政府补助标准的同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比重。
医保问题,尤其是退休人员缴纳医疗保险费问题,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但值得我们关注的远远不是是否继续缴费这一个具体的政策举动,而是医保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整个社会医疗体系等重大问题。对此,南都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杨燕绥。
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是平衡医保收支最优选择
南方都市报记者(以下简称“南都”):最近一段时间,争议最大的就是“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对此您如何看待?
杨燕绥:说到退休人员缴纳医保费的问题,我认为,退休职工缴医保费是次优选择,最优选择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退休职工缴纳医保费,因结束了劳动关系,不应由企业为其缴费,也不能再增加企业的负担,应当以个人缴纳和财政补贴为主,一旦退休即并入居民医疗保险缴费系统,按照居民家庭平均收入或支出水平界定费率,一并完善居民医疗保险费征缴制度。为了不降低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借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并轨的“造台阶”做法,由财政补贴按照预定费率一次性增加养老保险支付水平,用于缴纳医保费。
以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为基数,无论个人缴费还是财政补贴,按2%费率的年征缴额约为390亿元,占2015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出的4.78%;按4%费率的年征缴额约为780亿元,占2015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出的9.6%.目前药费占医保基金总支出的40%以上,减少10%即节省支出813亿元。
可见,制定人均医疗费用增长率指标控制地方医疗费用水平、运用DRGs方法评价医疗行为、运用DRG-pps医疗保险支付方法补偿协议医疗机构和医保医生,在医疗服务利益相关人(医患保)之间建立长期合作与实现共赢的综合治理机制,是必由之路。(注:D R G s(D iag-nosis R elatedG roups)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中文翻译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类,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500-600个诊断相关组,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DRGs-PPS通常称为“诊断群分类定额付费方式”,是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定额付费制的缩写。
南都:由此看来,问题的背后不仅仅是医保基金问题,除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之外,还涉及到哪些层面?
杨燕绥:综合治理机制还包括增加正规就业、提高劳动人口年龄和就业参与率、开展“50+”行动计划和扶助大龄人员就业;夯实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和提高征缴率、增加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控制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加强医疗保险基金智能审核与监控;增加医保待遇,通过权益置换方法减少个人账户拨款,增加统筹基金,既不要闲置个人账户医保基金,也不要滥用其购买健康卡等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支出。以上都是实现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必要条件。
具体来说,一要发动大龄人员“50+”行动计划,扶持他们从第一、二产业转入服务业。以英国为例,在1988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时,英国取消了社会保障部,建立了“就业与养老金部”,意在促进就业,实现就业与养老金的同步发展。该部门的职责是整合基础养老金和强化个人养老金,68岁领取基础养老金和DE养老金,每延迟一年领取增加10.4%。个人账户养老金实行全国登记和统一投资运营,政府对65岁以上人口发行养老金国债。一个实账运营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通过税前缴费、雇主配款、投资收益获得好处,激励职工就业和增加养老金积累,实现养老金充足性,并释放基础养老金的负担。
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整体设计
南都:为了实现医保基金收支平衡,从社会保障体系来看,应该如何着手?
杨燕绥:我认为,中国亟待制定《社会保障立法纲要》,增强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持续性。同时,建立医疗服务综合治理机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率,才是实现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的最优选择。基于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成本上升趋势,退休职工可并入居民缴费系统,由财政补贴和个人负担,按照年度缴纳医疗保险费。
社会保障素有“小宪法”和“二财政”之称,需要有法可依。社会保障即指国家抵御社会风险(生有所育、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伤有所疗、老残有所养、失业有所帮、灾难有所救)、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的制度体系。但这七大风险的特征不同,养老属于长期风险(75年精算平衡),需要现收现付与个人积累(实际账户)相结合;医疗属于当期风险(几个月内发生和结束),强调以收定支、现收现付的社会互济原则,且当期缴费当期受益(这就是退休人员缴费的原因),不实行个人储蓄制(新加坡除外),一般不实行代际互济制(美国除外)。
南都:您认为,现在医保实施层面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杨燕绥:在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被空账运行(债务超4万亿元),医疗保险却有实际个人账户(积累近4000亿元);2010年,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10年多,且平均寿命达到74岁,《社会保险法》却出现“累计缴费15年领取养老保险、退休职工不缴纳医疗保险费”等规定,减去15年被抚养期,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还有44年要依赖别人供养;种种现象说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值得反思。
福利大师贝弗里奇认为,福利制度建立在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责任之上。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企改革(下岗工人)和城镇化(失地农民)的配套措施而发展,短期性、多轨制、碎片化、属地性、身份差等特征十分明显,缺乏整体设计,至今《社会保障立法纲要》尚未进入人大议程;照此下去,社会保障可能加大收入分配不公和引发社会风险。
应尽快启动社会保障基金年报制度
南都:这个改进显然必须从制度入手,应该怎么调整呢?
杨燕绥:近期出现的延迟退休、降费、退休职工缴医保费争论,以及部分地区出现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还有青年逃费、中年早退现象等,都暴露出中国目前社会保障理念和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存在问题,需要伴随社会进步和环境变化与时俱进,促进社会保障立法。
另外,笔者认为,要尽快启动社会保障基金年报制度,实现信息共享、促进社会共识。
人社部数据显示,2010年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007亿元、2011年为3518亿元、2012年为4187亿元、2013年为4807亿元、2014年为5537亿元,总体看似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额呈逐年递增态势,但其实这是假象。
南都:那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此前介绍的一组数据显示: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全国有225个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医保资金出现收不抵支,占全国城镇职工统筹地区32%。在城镇居民医保方面,2013年全国有108个统筹地区出现收不抵支,而且现在各项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长率均超过收入增长率。
杨燕绥:真实情况一是减去一次性趸交资金约2000亿元(财政对关停并转企业的一次性补贴、个人补交预交等),剩余部分仅够支付5个多月,处于黄灯-红灯区间;二是支出大于收入的态势日趋严重,以2015年为例,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为9687亿元,支出为81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9.6%,支出增长率多出2.2%,这点结余很快将被耗尽。
南都:在现实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公众为何对于“提升个人缴纳比例”以及“退休人员继续缴费”的政策或构想,却有很强烈的质疑呢?
杨燕绥:为何有很多人说医保基金结余过多应当降费?有人以此说明退休职工不应当缴费,这说明中国缺乏面向公众的社会保险基金信息披露的年报制度。现行公布的是统计公报,数据有些笼统,不甚明白,缺乏面向公众的释义。公众也缺乏认真读取报告的习惯,总以为社会保障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中国面临三大社会问题挑战
南都:医保可能只是中国目前在社会保障领域的问题之一,包括就业参与率、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等,都挺令人担忧。
杨燕绥:中国目前面临着三大社会问题的挑战:首先,劳动人口就业参与率下降。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满50岁女性劳动年龄人口正规就业参与率为50%,60岁男性仅为50%,至少应当达到70%;2014年中国城镇平均寿命达78岁,城镇企业职工平均退休年龄却提前到54岁,加之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等因素,职工养老保险收入增长率下降、支出增长率上升,当年资金缺口加大,收支不平衡省份不断增加。
其次,社会保障高费税率却难保持续性。五险费率高达企业工资总额的40%以上,但征缴率不足70%,社会保险资金在流失。部分失业保险金和低保金常年发给有工作能力甚至有工作的人;冒领亡人养老金的事件时有发生;重复参保、套取医保基金和过度治疗大处方比比皆是,医药费用是医生劳务的6-7倍,医务人员严重流失。
第三,老龄人口消费不足。数据还显示,从0岁到90岁人群的消费分布不均衡,15岁左右人群消费额高于平均水平20%,33岁左右人群的消费高出40%,35-65岁人群消费额很低,70岁以后消费额一路下降,到85岁时比平均额低78%,仅为2000多元。由此可见,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导致教育附加费用上升、首住房保障不足导致婚房占用父母和祖父母的资金,劳动年龄人口消费水平低导致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老龄人口占比逐渐加大但消费能力每况愈下。
其实,导致这些问题的源头在于现行公共政策的逆导向,如养老金增长高于工资增长、鼓励提前退休;低保加廉租房比就业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空导致青年逃费和中年早退;公立医院补偿不足导致医生开药挣钱拉高药价和占比等。可见,转变发展观和体制创新是重中之重。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