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就业与收入 > 地方经验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动生鲜消费普惠亲民

发布时间:2020/11/24
来源:就业司
[ 打印 ]

  苏州食行生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食行生鲜”)于2012年在江苏省苏州市创立,是一家“生鲜电子商务+全程冷链配送+社区智能冷柜自提”运营模式的新零售领军企业。服务范围覆盖苏州、上海、无锡三个城市,共建有4000多个社区站点,涉及19万个智能柜自提终端,服务330多万家庭用户。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25%。企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国家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企业”、“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国家公益性农产品示范市场”。2020年,入选“国家网络扶贫典型案例”和“国家信息消费助力疫情防控案例”。

  一、顺应新型消费升级趋势,构建丰富线上生鲜品类

  针对居民多层次差异化生鲜在线消费需求,构建丰富多样的品牌化品质化生鲜商品库,满足消费者一站式买齐。平台商品涵盖蔬菜豆菇、水果、肉禽蛋、水产品、米面油、休闲食品等16大品类,共10000多种SKU商品,蔬果产地覆盖江苏、山东、新疆、海南、昆明、贵州、云南等20多个省份。其绿色食品、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品类成为平台引流“IP”,顺应了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用户不仅能通过线上体验到菜品的“新鲜度”,还能享受“新口味”带给生活的“新乐趣”。截至目前,食行生鲜线上月均活跃用户数超40万,平均每隔3.2天使用一次APP,平台商品复购率65%,次月留存率40%,用户满意度98.6%,“回头客”占比91.5%,粘性指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预计今年苏州市场营收约10亿元,创税收1000万元,净利润4000万元。

  二、不断优化软硬件设施,搭建新型消费应用场景

  公司着眼生鲜电商零售新业态,优化便民消费场景,以科创策源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贴近居民生活圈规模化布局智能冷柜的同时,自建5万平米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投入200多台冷链运输车,保证从产地到社区全程冷库存储、冷链运输和配送。自主创新研发和运行管理客户订购系统、采购及仓储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智能生鲜直投保鲜柜四大子系统,保证了市场精准供应和高效率服务。复用线上供应链体系,配备2000多支特色SKU,在苏州试点11家社区自营店,主推线上线下双向融合业务,将社区团购、线下体验、线上预订和支付充分结合,与社区自提柜业务相互补充,不断丰富居民生鲜消费场景,实现在线融入生活,服务紧贴社区。

  三、精心打磨运营模式,全流程数字化赋能新型消费

  以苏州城市智慧菜篮子为原型精雕细刻8年,形成了独创的供应链和数字化冷链配送调度体系。区别于其他生鲜电商平台“烧钱”圏用户扩规模的商业手法,食行生鲜恪守“扎硬寨、打呆仗”,以强化科创内力适应生鲜高频消费大市场竞争。通过直采直供、集约化配送和全流程数字化调度,突破生鲜行业20-30%损耗率的普遍规律,做到损耗率全口径2.5%;通过制冷预冷、保温保鲜等到柜技术,解决高成本跑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每台冷链车可以同时配送600户家庭,实现以全流程数字化运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让利消费者。充分体现数字化应用惠及生活,为城市流通增速减负,为市民生活增惠减压。

  四、实现全链条信息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行生鲜产品周转数字化管理。建立农产品全品类、全区域、全覆盖和全流程的一站式追溯体系,让每件产品生产可记录、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打造闭环追溯生态系统,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全过程追溯。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每天检测每批次生鲜产品,检测数据与当地食药监部门实时共享,并在食行生鲜APP上公示每日检测结果,在用户、监管部门和企业内部共同监督下确保食材安全。同时,采取社区“无接触”配送,进行夜间或错峰配送,不挤占城市公共资源。

  近年来,食行生鲜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融入东西部扶贫协作,率先在贵州铜仁运营冷链供应链中心,建立“线上贵州特色馆”,全方位助力“黔货出山”。通过产业带动,凸显互联网思维,增强了贫困地区自我造血能力,直接带动就业100多人,间接带动2000多人增收受益。今年疫情期间,企业第一时间恢复了1470个社区配送站点,接受市民网上订菜,为苏州菜篮子稳价保供做出了积极贡献,被列为苏州市民生保供重点企业。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供稿)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