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就业与收入 > 地方经验

吉林省:梅河口市有效提升就业、人才工作水平

发布时间:2016/12/20
来源:就业和收入分配司
[ 打印 ]

  2016年以来,梅河口市紧紧围绕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大局,全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实施技能培训,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市就业、人才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50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4.5万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7%以上,零就业家庭援助率100%。 

  搭建人才招聘平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每季度组织1次大型就业及人才招聘会,不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目前,已举办大型招聘会3场,共210余家企业参会,提供岗位6300余个,入场人员达90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300余个。举办了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梅河口市就业援助月暨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以“牵手企业,寻求人才”为主题的“梅河口市第三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残疾人大型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 

  开展失业动态监测,掌握失业就业动态。梅河口市先后两次组织人员,深入乡镇、集市、企业宣传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发放调查登记表,及时掌握就业创业意向、岗位需求等实际情况。确定2个社区为城镇失业动态监测点,19个村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监测点,配备55部终端机、70名普查员开展入户问卷调查。目前,全市就业形势平稳。 

  强化援助服务工作,帮扶困难群体就业。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开展入户调查,摸清就业援助对象底数和就业动态,对零就业家庭入户走访,分类造册,采取送岗位、送资金、送政策等援助服务。截止9月末,共走访辖区312户就业困难家庭,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291人,现已全部帮扶就业。共发放《就业创业证》1332册,登记就业人员578人;登记失业人员75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50万元,其中,为大学生211万,农民工315万,困难家庭36万元。 

  开展培训与竞赛,提高就业人员素质。面对培训难、难培训的实际,梅河口在加强宣传、上门培训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对职业技术学校功能教室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新增了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摄影、家政、养老护理、电子电工等培训项目,更新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学习生活条件,扩大培训影响力,提高培训质量效果。9月25日,还组织了全市家政、育婴、护理技能大赛,全市共有120人参赛,有6人获奖,并为获奖人员颁发职业技能证书和奖金,激发劳动者强技能、广就业的意识和能力。在全省家庭服务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家政服务、养老护理两个业态的第一名。 

  打造见习创业基地,扎实做好人事人才工作。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强化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定期回访跟踪服务。加强高校毕业生求职平台建设,在网上定期发布求职信息,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接会,持续更新网站企业招工信息。目前,梅河口市共建有大学生见习基地10个,落实就业见习人员687人,共有大学生创业园2个,通过创业孵化,已有6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就业。深入四长制药创业园、冠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医药企业,开展“为医药企业送服务”活动。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建设。由人社、住建、公安、工商、督查指挥中心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每月对用人单位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建立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信息平台、劳动监察专用邮箱和信息群,对农民工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清理整治行动。探索建立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工资款与其他工程材料款分离管理制度。截止9月底,共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662万元,检查各类用工企业292户,涉及人数2530人,受理各类投诉21起,涉及劳动者159人,共为劳动者追讨工资107.5万元。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