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85%,增长1.18个百分点。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效有:
一是编制发布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及其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分工方案、2015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重点,全面部署规划实施工作。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分解方案,全面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工作。
三是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实现省内“一证通”。合并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60.1%、59.5%。城镇人均住房保障面积增加到16平方米,被保障人群增加至188万人,住房保障覆盖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 18.84%。
四是加快推进城市市政设施建设。设市城市及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8.7%,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1平方米,县域生活垃圾治理规划编制率达到90%,市政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推进武汉市、十堰市开展全国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
五是大力构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完成国省道路网调整工作,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25万公里。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汉江下游航道整治相继完工,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武汉港突破百万标箱。加快推进武汉市和7个省级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全面推进农村客运发展,实现村村通客车。
六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新农村建设试点。启动1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1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农村改革,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加快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体系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
七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注重突出以人为本,武汉市建立针对失地农民的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和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基金;宜城市出台政策,保障进城农民享有城镇市民的基本待遇并保留农村合法权益。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宜城市立足国家农产品主体功能区实际,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宅基地改革;武汉市探索制定积分入户管理办法,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的同时防止人口的过快过度增长。注重突出产业支撑,仙桃市着力打造“城镇+社区+工业园”的产城融合模式。注重突出体制创新,武汉市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汉南区的党政领导体制及机构进行优化整合,推进开发区向城镇型行政区转型。
信息来源: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