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田仙峪村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慕田峪长城脚下。2015年,它不仅被北京市政府纳入 “健康休闲养老试点村”,还被怀柔区政府评为 “充分就业村”。田仙峪村劳动保障站站长孙建昆介绍: “村里有三宝———冷水鱼、 休闲养老和民俗户,这是我们致富的依靠。”
特色养鱼
“早在1985年, 怀柔区水产养殖研究所就引进了一批韩国冷水鱼。这种冷水鱼适合怀柔山区的水质和气候, 繁殖能力很强。 2000年,这个消息引起了村民的关注。”孙建昆说。
11月7日,迎着北京的第一场瑞雪,孙建昆带领记者,一边领略雪中田仙峪的风光, 一边指着流经身边的泉水说: “后来, 我们把研究所工作人员请到实地考察。 研究人员发现,山涧源源不断的两股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适合冷水鱼生长; 泉水日流量2500吨,水量充足。”
有了这个商机,田仙峪村委会一商量, 决定开挖鱼塘, 改造河道。一时间,有十几户人家、50位村民开始养鱼创业。 田仙峪村冷水鱼专业合作社社长白宝海已经56岁了,他说: “冷水鱼每斤市场价在18元左右, 今年合作社收入可以达到200多万元, 80%出产的冷水鱼都被抢卖到怀柔区以外的各个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
田仙峪村共有263户人家, 如今,1/3农户都走上了养殖冷水鱼的致富路。 近10年, 该村村民人均收入每年递增10%以上。 过去,这里人多地少, 靠种植核桃、栗子树,只能维持温饱。 田仙峪村冷水鱼养殖产业成规模后, 还带动了运输、销售及加工产业的发展, 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
旅游联盟
“田仙峪村及3个相邻村, 均背靠长城, 果树多、 山林面积大。2012年, 田仙峪村与慕田峪、辛营、北沟村联合成立 ‘长城国际文化村联盟’。4个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吃在田仙峪村、 住在北沟村、游在慕田峪村、购在辛营村。”
田仙峪村村民付春艳成立了联盟中的第一家民俗户。4年来,在周末、节假日期间,大概有5000多名游客来她家吃饭。 “村里养殖的冷水鱼出名,我们也是近水楼台,来吃鱼宴的人特别多。我家每年有十几万元收入。”付春艳接着说, “你看,这是新起的二层小楼。到了夏天,楼顶支上棚子。从长城旅游归来的人,酒足饭饱后,泡上一壶茶,呼吸山间的新鲜空气,别提多滋润了。”
正说着,许多从慕田峪长城观雪景归来的游客,一一落座在她家的小院中。游客们纷纷说, 附近的长城雄奇险峻, 山间的 “不冻泉水”涓涓流动, 更别提鱼宴带来的美食了———田仙峪值得一游。
据孙建昆介绍,田仙峪村劳动保障站多次到职业技术学校邀请老师授课,对接待游客的民俗户进行培训。现在, 从游客一进门起, 住宿及餐饮服务都有一整套服务标准。每年,田仙峪村劳动保障站还要考核验收民俗户,合格的才能营业。
据了解,该村各个民俗户吸纳了全村近1/3富余劳动力。 四村联合成立的 “长城国际文化村联盟”,不但促进了慕田峪长城旅游产业发展,还拉动了果品和山货的销售,并让垂钓、骑行、 攀岩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保留项目。
休闲养老
记者还采访了已退休的村党支书邵亮。老人今年已经76岁, 他说: “我参加过解放战争, 对新中国有特殊感情。 今年9月3日, 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让人非常难忘,特别提振中华民族的士气。”
据了解,田仙峪村60岁以上老人有170多人, 全村老龄化程度达25%。 “这些年, 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搬到城里居住, 不回山区了,闲置的空房子也越来越多。” 邵亮说。
数据显示,怀柔当前农村房屋的闲置率已达13.9%。 “为此, 北京市政府今年决定, 在田仙峪村试点开展 ‘山村健康休闲养老试点’工作。政府出政策,农民出租闲置房屋, 中标企业管理运营。” 怀柔区社保中心基层管理科主任赵玉江告诉记者。
据介绍,有8户来自城区的退休人员与运营企业签订了20年的长租协议;更多的城区退休人员与该企业签订了短租协议。田仙峪村有31户人家拿出了自己闲置的房屋, 出租20年, 每户将平均获得50万元房租。
53岁村民张永红说: “我们租,城里人来住, 需要配套家政服务。今年初,村里成立了家政服务社。在这里养老的城里人, 一日三餐、卫生打扫和设施维修等,都被家政服务社包下了。”
据介绍,通过冷水鱼养殖、 休闲养老和民俗旅游三大产业, 田仙峪村3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均实现充分就业。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